漸行漸遠 保定博物館如何與本地人更貼近?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保定市博物館舉辦了“古城文化底蘊及新時代保定發展”圖片展。配合主題日宣傳,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軍校紀念館等5個博物館減免門票,。 目前保定市共有15座國有博物館和30余座民間博物館,多數起到了收藏和傳播的作用,但觀眾多為外地人,而保定自己的博物館與保定人卻漸行漸遠了。市民希望所有博物館可以免費開放,從中更好地認識保定。 現狀調查 旅游景點型博物館參觀率高 河北大學考古系師生曾針對保定市的博物館觀眾情況做過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只有蓮池博物館、狼牙山五壯士革命紀念館等具有旅游景點類型的博物館參觀人數較多。 5月17日下午,在2010年9月落成的清苑縣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新館內,記者看到,很多觀眾對這里形式多樣的展品十分感興趣,更是新奇于近千米的地道體驗。從口音上來辨別,觀眾多為外地人。記者隨機采訪了5位觀眾,得知他們分別來自秦皇島、石家莊、山西太原和江蘇南通。 據當地村民講,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在2008年以前是收費的,他們雖然下過地道,也大致了解當年抗戰的故事,但之前很少會花錢進入紀念館系統地了解歷史。 個別博物館平時不開放 在高陽縣紡織商貿城中,有一座紡織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縣級專業紡織博物館。 5月17日,當記者來到這里時,看到博物館的大門緊鎖著。旁邊商店店主趙先生告訴記者,博物館平時不對外開放,從2003年建成至今,他從沒進去過,“我就是高陽人,可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另一店主張先生說,有時外地客戶來了,向他尋問博物館的事,他也說不上來,感到有些慚愧。 在商貿城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進入了紡織博物館。發現這里展示了從明清、民國、戰爭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的紡織機器和紡織成就,擁有我國第一臺織布機,還有多媒體展示手段。據梁姓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館內有千余件展品,是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博物館不對外開放,主要接待來高陽視察的領導,有時一天要接待好幾批。”梁姓工作人員說道。 參觀博物館,學生多百姓少 5月18日,為了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的主題,保定市博物館舉辦了“古城文化底蘊及新時代保定發展”圖片展,邀請了各界人士前來參觀。據趙館長介紹,保定市博物館近年來的參觀者以學生為主。保定學院計算機專業大二的李同學是在學校組織下來此參觀的,她告訴記者,沒有解說,很多展品都看不懂。 在保定市博物館外,記者采訪了幾位過往市民,10人內僅有1人走進過博物館。家住茗暢園小區的郝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天都會經過市博物館,但從沒進去過,都不清楚市民是否可以隨意參觀。在北國先天下工作的連女士曾在12年前進過一次博物館,她說:“當時是學校組織我們去看安全教育展,里面有什么我都記不清了。” 市民聲音: 展覽多一點,門票低一點 5月18日下午,在保定市古蓮花池和直隸總督署附近,記者采訪發現,說起保定的博物館,很多市民都提到了門票問題。 家住京電小區的李先生今年27歲,兒時經常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古蓮花池。他回憶說,那時蓮池的門票只有1元,里面經常會有書畫展,過節時還會有燈展,“現在蓮池的門票都漲到20元了,直隸總督署的門票漲到32元了,長大后只在前年外地朋友來時帶著朋友去過一次。”而安新的邢先生則希望保定的博物館可以多辦一些展覽,從中更好地認識保定的過去。 記者從保定市文物局項目管理處了解到,目前在保定市15座國有博物館中,包括保定市博物館、涿州文化遺產陳列館和曲陽博物館在內的9座博物館,均已免費對外開放,而免費也已經成為了博物館發展的一個方向。 專家建議: 教育加娛樂,讓市民愛上博物館 針對博物館在城市中的作用以及發展問題,5月18日,記者采訪了河北大學歷史學院教師耿超。 耿超告訴記者,博物館不僅是文物收藏機構,還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能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會拉動旅游業及其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而調整城市產業結構,激活整個城市的經濟動脈。“保定市博物館類型多樣,館藏豐富,可移動文物多達8萬余件,但是一些博物館陳列單調、參觀率偏低,縣級博物館發展滯后。”耿超建議,要把博物館事業發展納入保定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快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既要突出地方特色,逐步完善市、縣兩級國有博物館體系,同時加大對民間博物館的扶持力度。同時,也要提高博物館的陳列展示與服務水平,定期開設一些針對性強的專題講座和特別展覽,在傳播歷史文化的同時注重趣味性、藝術性,使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與娛樂功能充分展現,讓市民愛上博物館。(記者 栗鳳瑤 實習生 郭慧巖)
|
關鍵詞:博物館,旅游,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