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句狠話比不上一次務實監管
16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召開專題行動新聞發布會,介紹總局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行動的總體部署和具體安排。該局規劃財務司負責人王小巖指出,目前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問題十分突出,要讓那些為了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5月16日河北青年報28版) 無須諱言,當前的食品安全治理急需重典。因為它對應的不是單發與偶然的事件,而是觀察者所指出的“互害型社會”。從生產、流通到最后的消費終端,食品安全風險幾乎貫穿于此種現實鏈條中,一些不安全食品的生產者同時又被其他的同類非法者所傷害,彌漫在整個社會空間里的,已是對此普遍的不信任與恐懼感。在這般前提下,重申重典治理,是在呼吁用法規最大程度地消弭人性過度逐利的弱點。 所以,我覺得需要商榷的只是,整治食品安全問題就真的一定要讓某些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嗎?類似的話固然說者激昂聽者解恨,但于現代法治社會里,卻難稱“非常正確”。當前,我國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機構設置與法律規定都是齊備的,相關部門只需依法治理嚴格執法即可。 無須言必稱讓違法者“傾家蕩產、人頭落地”,但我們不能不深層追問此種狠話中的邏輯。要全力對謀財不惜害命的人使用“極刑”,事實上也隱含著一個觀點:該領域內的所有不安全狀況都是生產出來的。果真如此嗎?不安全食品生產者當然需要被譴責,但另一個事實是,保障食品安全從來都是生產者、監管者與具體地方部門的法定責任。相反,因為“個體經濟人”的道德往往靠不住,食品安全監管者的責任其實更大。在強調對不安全食品生產者嚴懲的同時,關于對執法者失職嚴格追責的聲音,是否也一樣不能缺失? 我無意過度解釋“人頭落地說”,但社會的確需要以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監管者本身。食品安全治理急需達成的另一個共識是:盡管食品安全問題紛繁復雜,但它們殊途同歸指向的都是不務實乃至虛無的監管。 所謂狠話,我們一直不缺,艱難的是,在淺層次的憤怒之后,還應有深層次的監管轉身。-王聃
|
關鍵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