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來亳州看芍花
花海怒放,藥都大地生朝霞 ●享我所美芍花季•賞花人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ㄇ盎ê蠼匀思?,家家種花如桑麻。”清朝詩人劉開在亳州所作的詩句讓很多人對亳州芍花無限憧憬。人間四月芳菲盡,五月芍花始盛開。如今又到花開的季節,小到路邊小徑、田間地頭,大到專業種植園,我市25萬畝芍藥開成了“花海”。 花之趣嬉戲花間綻笑容 “放眼過去是一片花海,閉上眼睛深呼一口氣,則是沁人心脾的芬芳。”來自安慶的王偉,趁著“五一”假期來到亳州,在游覽過市區景點后,又在朋友的帶領下前往十八里鎮芍花田,遠遠望去,萬畝芍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隨風搖曳,由遠及近地形成一股股“花浪”,絢麗的色彩如同有了生命,讓人瞬間為之傾倒。 “遠看是流動的花海,近看又是另一番景色了。”王偉說,筆直的枝干托起層層疊疊的花瓣,在絢爛、高雅中飄著清香。 作為亳州的“市花”,芍花分布很廣,從市區驅車半小時,就能到周圍的鄉鎮一覽美景。據市農委統計,我市共種有25萬畝白芍,大部分都分布在譙城區十八里鎮和十九里鎮,清朝詩人劉開“十里五里生朝霞”這句詩,可以說是這兩個鄉鎮芍花連片盛開場景的寫照。雖然譙城區五馬、趙橋、譙東等鄉鎮的芍花種植面積不及以上兩鎮,但散布于田間地頭的芍藥,也印證了“花前花后皆人家”所描寫的如詩如畫的意境。 在亳州這塊大地上,老百姓對芍花有著很深的感情。白芍是婦孺皆知的中藥材,增加了經濟收入,而花,則為生活增添了鮮艷的色彩。 “年輕的時候,不像現在有花市,都是采些有時節的花朵插放在家中。”漫步在十八里鎮的芍花田里,今年已經80歲的老人王桂榮回憶起往事,仍津津樂道,“天氣好時,與孩子一起來到田間采摘芍花,插瓶、做香囊、做花籃,放在院子、室內,給屋室增添許多典雅。” “芍花花期能開20天左右,周末閑暇時都能過去看看,放松心情。”五一期間,看著前來觀賞芍花的外地游客,市民丁浩對家鄉的這一盛景驕傲不已。周末帶著妻兒,行走在鄉間小路,嬉耍在芍花叢中,呼吸著夾雜泥土味道的花香,是丁浩心中最好的休閑方式。“有了家人的陪伴,加上鮮花的襯托,這就是幸福的感覺。”丁浩說。 花之韻芍花美景留畫中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清朝詩人劉開描寫亳州芍花的詩句讓很多人無限憧憬。 競相綻放的芍花,除了吸引了游人觀賞,更是深得眾多攝影師和畫家的“寵愛”。 一個十多歲的少女頭戴芍藥花,身穿粉色連衣裙,周邊飛舞著漫天的芍花花瓣,身后是滿眼花海,讓人驚嘆猶如見到畫中仙子,讓人沉醉……在亳州晚報攝影總監張延林的相冊中,保存著這樣一張照片。在每年芍花盛開的季節,張延林都會將美景記錄在照片之中,隨著他的照片被新華網、人民網等網站選用,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開始與張延林聯系,希望能來亳州賞芍花美景。“不同天氣、不同的角度,芍花都能綻放不同的美。”張延林的相冊中收集著霧中芍花、雨中芍花、花季少女在芍花田里嬉戲等多幅照片。在芍花凋謝時,這些照片則成了賞芍花的另一種方式。 花之雅百花之相多佳名 在《本草綱目》的一句“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算是將芍花之美形容得淋漓盡致。除了芍花之學名外,自古以來的文人騷客也給芍花致以多個芳名。因花開春末,猶如春天的最后一杯美酒,故名“夢尾春”;嫵媚多姿,故名“嬌客”;花香四溢,故名“留夷”;作為青年男女寄托愛戀之情和惜別之意的贈品,故名“將離”。 “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站在花叢間,盡情打撈古人關于芍藥花的詩詞歌賦,可謂數不勝數。“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清人劉開描繪亳州芍花的詩句,很多亳州人已經爛熟于胸。“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對于“花相”,大文豪蘇軾也不吝贊美之詞……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品讀這句宋詩,對于如此嬌艷而又內涵豐富的花兒,難道你能不為之傾倒嗎?“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龍。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九重。”也許,唐代韓愈也曾陶醉在那一片花海當中,不然,他又怎能如此真切地描繪出被芍花熏染的醉意呢? |
關鍵詞:亳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