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鏟”暮“栽”
漫畫/王成喜 南京市濱江路南側有道防洪江堤,去年3、4月份已進行綠化,可在近日,長勢良好的背水坡綠化帶,被鏟得只剩下黃土。有關部門回應:因前后規劃有重復部分,只得將之前的綠化推掉,換成“檔次更高”的綠植。 綠化帶從建到毀,可謂朝“鏟”暮“栽”。它暴露出的規劃短線化、決策隨意性,難免淪為輿論靶心。 任何公共決策都必須著眼于公共利益,慮及政策成本。將綠化帶毀掉重來,進行“提檔升級”,看似堂皇,卻無法回避成本上的考量:在拆建中,資金投入“打水漂”。這般變相揮霍叫人痛惜。 城市建設,終需規劃先行,而不可有“打草稿”式輕率。建成未滿1年的綠化帶,被輕易推掉,涉事部門將其輕描淡寫,歸結為規劃“撞車”。如此難逃公眾追問:一者,在事先規劃時,為何未能通盤考慮?規劃失誤是否有人擔責?二者,打造更“高檔”的風景帶有無必要,它牽涉到的財政資金劃撥,程序得當否? 將錢“用在刀刃上”是起碼的財政倫理。可將綠化帶推掉,換上“檔次更高”的植物,有勞民傷財之嫌。它能通過財政預算審批,莫非審批程序已形同虛設?規劃“撞車”,意味著功能設計上的定位偏離。 規劃“撞車”,綠化帶就夭折,無異于一記鞭策:城市規劃,當具備前瞻眼光,進行審慎權衡,并建立決策失誤終身追究制;財政預算審批也該束緊籬笆。歸根結底,市政建設的落點,是遵循民意,合乎決策理性。-佘宗明
|
關鍵詞:綠化,鏟除,南京,城市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