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期貨首次集中交割 河北玻璃企業還需加把火
沙河經濟開發區集中玻璃生產企業47家,玻璃加工企業400余家,是全國最大的玻璃生產基地。玻璃期貨上市后,企業可以運用套期保值工具更好地安排生產。然而,面對期貨這一新的金融工具,我省玻璃生產企業目前只有兩家真正參與交割,其它企業觀望居多。這是為什么?金融機構該如何引導企業借助金融工具壯大產業? 近日,隨著玻璃1305合約交割期的臨近,玻璃期貨迎來了首次集中交割。記者了解到,沙河經濟開發區的河北大光明集團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玻璃期貨剛剛上市,他們就拿到了全國第一單。目前,該企業期貨交割已經完成。 企業態度形成強烈反差 “為什么我們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就是看到玻璃期貨容易上手,對于企業來說不但可以套利保值,無形中還增加了銷售渠道。”河北大光明集團有關負責人劉曉東告訴記者。 但是,當地眾多玻璃企業中,只有大光明、安全兩家企業參與交割,其它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這是為什么? 沙河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張生運介紹,當地企業還是有積極性的,但是,一方面是不少企業不了解期貨知識、又缺乏專業人員指導操作;另一方面,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還不夠緊密。 資金成本也讓參與交割的企業很“頭疼”。據河北大光明集團期貨部負責人武延民介紹,企業注冊倉單需要用倉單價值100%的現金擔保,這給企業帶來了很大資金壓力,無形中提高了倉單注冊成本以及交割成本。“企業的現金擔保比例若能降低,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倉單注冊及交割的積極性”。 玻璃期貨全廠庫交割的模式也給交割帶來了一定風險。據了解,目前玻璃注冊倉單主要集中在沙河地區,只有廠庫品牌的玻璃才能參與交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市場參與。武延民告訴記者,廠庫企業日產量超過3萬噸,與之相較,上市初期,玻璃廠庫注冊的16.3萬噸交割庫容的確太小。 專家表示,目前各地區廠庫還存在不同玻璃品牌價格不同的現象,導致倉單注冊成本也有差異,對非交割庫賣方來說,風險敞口較大。 |
關鍵詞:玻璃,期貨,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