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學生就業(下) 多管齊下破解就業難題[圖]
如何拓寬大學生擇業面,破解“就業難”? 招募1000名“三支一扶”計劃志愿者、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大學生村醫計劃、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省人社廳廳長張義珍說,人社部門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當前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進一步暢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城鄉基層、中西部就業的渠道,努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成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當務之急。 “多條腿走路”,畢業生就業觀念須適應性蛻變 學旅游管理專業到銀行就業?對,這事兒發生在河北農大應屆畢業生李亮的身上。日前,李亮成功應聘到保定市一家商業銀行。“大學生就是一個普通勞動者,最大優勢是知識學得快,適應能力強,最大問題是高不成低不就。”李亮告訴筆者,因為早做準備,有了相應的知識積累,所以他能夠實現跨專業就業。 據了解,目前國內大約1/3的畢業生在從事與其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有部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不到30%。一項調查顯示,只有約1/6的醫學專業畢業生從事醫療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報酬+更多的福利,這種觀念也許要改變了。”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處長陳曉坡說,大學生要學會適應或者“體面工作+較低報酬”、或者“臟苦累的工作+較高報酬”的新變化。就讀期間應在注重知識積累的同時,更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讓教育與就業政策更接地氣 “只要大專學歷就行,沒有適合研究生的崗位。”日前,省內一家知名企業招聘10名管理人員,但投送簡歷的碩士研究生就有20多人。招聘負責人表示,碩士研究生雖然在學術方面有專長,但實踐性比較強的崗位不一定合適。 近年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被歸責為與市場脫節,是畢業生難就業的原因之一。業內人士指出,報名踴躍,畢業遇冷,教育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而企業用人則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教育資源的配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自然導致了很多大學生難就業。 日前,省高校專業設置評議委員會撤停了省內高校部分專科專業。“盲目瞄準高層次辦學的專業成為撤、停重點。”專家透露,這些專業主要是應用英語、商務英語、電子信息、計算機等專業,而用人單位往往要求較高,就業情況并不理想。 教育如何跟上社會需求?石家莊市就業培訓中心主任柴玉文說,大學應針對社會需求,把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從過去片面強調“動腦”轉向“動腦”和“動手”并重。 據悉,省人社廳正在制定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相關措施,制定高校畢業生從業人員和技能人才對接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崗前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城鄉基層就業、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促進產業升級,從根源上破解就業難和招工難 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的王永波回到家鄉正定縣南樓村,在創業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創辦了農業創業基地。目前,基地除了有150畝脫毒馬鈴薯,還有30畝冷棚蔬菜、80畝糧食作物。 正定縣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產生了“一個人”帶動“一群人”的連鎖反應和裂變效應。 張義珍說,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應該多措并舉,緊緊抓住源頭問題不放。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固然重要,根本的還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以實現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從根源上讓就業與招工“兩難”同在現象得到改變。 |
關鍵詞:就業,大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