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食品安全問題要“姜”心比心
央視《焦點訪談》5月4日報道,山東濰坊有些姜農使用的神農丹劇毒農藥種植生姜。神農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當記者問道他們自己是否會食用此生姜時,姜農只是說自己不用,自家吃時就另外在種一溝。 我們國民每天飽受食品安全的困擾和驚嚇,從蘇丹紅到地溝油,從三聚氰胺到金黃色葡萄球菌,從劇毒農藥種植生姜到老鼠做的羊肉。說起食品安全,如果用談之色變和人人喊打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隨便請出一位平頭老百姓,都能給你列出一大堆垃圾食品的清單。真是納悶了,食品頑疾既然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為什么這么多年還能茁壯成長、發揚光大?我們不禁問道現在這社會怎這樣了,監管部門干啥去了?我們民族為什么在地震大災、毒食品、毒牛奶、紅會等事件后,依然出現層出不窮的擊穿底線的事件?是不作為,不守法,法不責眾,還是健忘?種姜人不吃姜、牧羊人不吃肉,人人害我,我害人人。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我們發現,這些年我們食品標準沒有因為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而更加嚴格,卻以種種理由而下調。出口的食品可以符合國外更高的安全標準:奶粉,有兩條生產線,一條賣給國內民眾,一條銷售境外,連蔬菜生姜也是這樣。食品安全標準高低的爭論,有關部門監管 困難的爭論,現在看來,都像是一個笑話。我們既然有更高的安全標準就應該與國際統一,難道外國人的命比中國人自己的命更加值錢嗎? 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多,這是與各方面相關的:一是監管方面,目前分段監管,多頭監管,造成監管不到位,存在交叉和空白地帶,這需要統一一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獨立完成對食品從田頭到餐桌一個鏈條化的監管。二是生產經營方面,功利使然,所謂"無奸不商",食品的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不惜以身試法,捂著良心做生意。三是消費維權方面,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夠強,貪小便宜的心態也使不安全食品有其存在的空間。四是食品安全標準方面,國家對食品的安全標準不夠規范嚴謹,不出事不理,沒有到定期到市場調研,與時俱進,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讓不法商人有了空子可鉆。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治理食品安全問題一定要“姜”心比心,讓我們的國人有朝一日能夠安心的使用桌上的美食! |
關鍵詞: 生姜,農藥,劇毒,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