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熱心人“接力” 天津老同學44年后重逢
44年前,作為“知青”,天津市的劉淑敏來到黃驊并在此扎根。時光流逝,她與當年的那些老同學們漸漸失去了聯系。但她的同學們卻沒有忘記她,憑借著僅有的一點兒連線索都稱不上的“線索”,兩位如今也已是花甲老人的“老同學”踏上了赴黃驊尋“親”的路。她們果然找錯了地方———那個村子里根本沒有劉淑敏,但她們卻沒有找錯人———在好心人的“接力”幫助下,失散44年的老同學終于見面了。 天津老人遠赴黃驊尋“親” 4月13日,黃驊市常郭鎮前王橋村村支書鄧玉華家中來了兩位天津老人,兩位老人名叫崔黛秋和王瑞蘭,她們是專程從天津趕來尋找當年的同學劉淑敏的。 原來,劉淑敏和崔黛秋、王瑞蘭是同學,44年前,她們同在天津,同窗6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69年2月6日,17歲的劉淑敏作為知青開赴黃驊。在44年的時光里,由于通訊、交通條件的限制,劉淑敏和同學們徹底斷了聯系,她也成了老同學心中永遠的牽掛。 三年前,在老班長沈德育的提議下,老同學開始尋找劉淑敏。幾位老同學把周邊的幾個派出所尋了個遍,沒找到劉淑敏的任何信息。他們也曾輾轉打聽劉淑敏的家人,仍無消息。幾位老同學想盡了辦法,卻毫無頭緒。 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同學韓麗華說她哥哥曾在黃驊市當過知青。幾經周折,幾個人得到不確切的消息:劉淑敏當年可能在前王橋村下鄉。 無論消息確切與否,老同學們都要再“賭一把”。崔黛秋說,也許這是最后一次努力了。當天上午11點,兩位老人趕到前王橋村,在熱心村民的指引下,他們來到了村支書鄧玉華家。 “只要人在黃驊,我就盡力幫你們找到” 不巧。前王橋村沒有劉淑敏這個人。天津老人的尋“親”之路眼看就要走到盡頭。 這時鄧玉華說話了:“別灰心,只要人在黃驊,我一定盡全力幫你們找到。” 原來,鄧玉華曾幾次連任黃驊市政協委員,他在數次交通事故中,救過6個人的生命;2011年,還把一個與家人失去聯系的河南人送上了回家的路……用鄧玉華自己的話說,“我找人算是找出經驗了。” 中午,鄧玉華留兩位客人在家吃飯。他一刻也沒閑著,而是四處聯系,幾乎打遍了周邊村莊村支書的電話。可是,都說不認識此人。最后實在沒辦法,鄧玉華聯系了黃驊市常郭鎮派出所所長鄭景華,希望能通過公安機關找到突破口。 戶籍警加班同學終相見 當天正是星期六,派出所工作人員不上班。“兩位老人都60多歲了,又從天津大老遠趕來不容易,你就幫幫忙給找找這個人吧。”鄧玉華急忙說明情況。了解到這些以后,鄭景華立即聯系了戶籍科工作人員吳英來。正在吃飯的吳英來放下碗筷,火速趕回了30里外的派出所。 此時已是下午兩點半,鄧玉華開著車帶崔黛秋和王瑞蘭也趕到了派出所。打開電腦,輸入“劉淑敏”,全國戶籍系統聯網后,電腦上立刻出現了100多個劉淑敏。經過篩選,僅黃驊的“劉淑敏”就有40余個。人們緊緊地盯著屏幕,一個一個地核實。最后還是鄧玉華看到了“紅橋區”三個字,經二位老人核對照片和其他一些信息,確定這個人就是當年的劉淑敏。大家都興奮不已,“就是她,就是她!都沒怎么變樣兒!”指著屏幕上的照片,崔黛秋和王瑞蘭激動地喊了起來,她們趕緊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通知了天津那邊的老同學。 看到兩位老人的興奮勁兒,鄧玉華和吳英來也替老人們高興。吳英來隨即通過戶籍信息查到了劉淑敏家的地址:黃驊市滕莊子鄉西道安村,又查到了家里的電話。鄧玉華再一次發動汽車,他片刻不停地將兩位老人送到劉淑敏身邊。 在去往西道安村的路上,鄧玉華與劉淑敏通了電話。劉淑敏聽到兩位老人的聲音時才如夢初醒。她說,這是她這輩子也想不到的事情。 下午三點多,鄧玉華終于完成了他的“使命”,把兩位老人送到了劉淑敏的身邊。 老同學重返黃驊表謝意 4月22日,崔黛秋和王瑞蘭在其他兩位老同學的陪同下再次回到黃驊,他們將兩面錦旗送給了鄧玉華和常郭鎮派出所。 原來,那天送走鄧玉華后,劉淑敏家完全成了老姐兒仨的世界,她們緊握著彼此的手,44年不曾見面,她們都從當年的青春少女變成了如今的花甲老人,可是這些絲毫不能減少她們相逢的歡樂。晚上,姐妹三人聊起上學時的趣事,講述過去這些年的風風雨雨……這一夜,三位老人難以入眠。想到這一天來的經歷,老人們深深感動于遇到的那些熱心人,正是因為這些熱心人“接力”一樣的愛心傳遞,才有了這場44年后的重逢。于是才有了這次老同學們重返黃驊表謝意的行動。 |
關鍵詞:黃驊,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