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閱讀時代,怎樣閱讀?
困境與趨勢,如何預見? 全民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青少年群體更甚。山東大學關于“文學閱讀與文學生活”的調查認為,作為考察讀者閱讀狀況的晴雨表,暢銷書與文化體制改革、文化觀念轉型、文化市場的成熟、審美風尚的嬗變與大眾消費心理有密切的關系。事實上,郭敬明、楊紅櫻、張悅然、郭妮、饒雪漫、江南等“青春文學健將”的作品已經占有市場最大份額。他們和書商一起用商業手段“培養”了龐大的青春讀者群。正如王曉明所說,這個現象是由新世紀以來最有購買力的人群的年齡和閱讀趣味所決定的,這個巨大的讀者群主要由中學生和大學低年級學生構成。 文學生產和傳播的商業操作是雙刃劍,一方面推進出版和閱讀的繁榮,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意無意在制造平庸的閱讀口味,降低國民的閱讀品格。 商業化的文學已由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決定在這個市場上暢銷的不是文學作品的內容和模樣,而是讀者的喜好和選擇意向。然而普通讀者的文化水準和鑒賞能力畢竟有限,一般讀者對書籍的需求止步于獲取資訊的層面,而對于精神的熏陶和氣質的培養只有極少部分人可以實現。照這樣的邏輯,圖書出版商也只能選擇更多地出版低端讀物且迎合讀者需要制作各種產品樣態以滿足隨時隨地的微閱讀。 傳統“大閱讀”走入困境,是自我閹割以適應微時代的閱讀需要,還是堅守城池,以多方呼吁和倡議來贏回讀者?微閱讀是繼續高歌猛進,以快餐填飽讀者還是只提供開胃菜,為讀者,更好地享受大餐服務?山東大學調查總結提出的“文學民生”是對此最好的回答。“微”者,娛其性情,“大”者,煉其精神。只“大”不“微”,缺乏活力,只“微”不“大”,難以承載,以讀者為中心,何妨以“微”入,以“大”達。(楊芹) |
關鍵詞:受訪者,微閱讀,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