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苦練當技術“大拿” 記開灤集團職工白寶增
工作中的白寶增。張建民 攝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南門外有幾間不起眼的小平房,這里就是開灤集團唐山礦業公司開拓區機電隊。金牌工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白寶增在這里已經工作了33年。 進礦33年,白寶增從普通礦工到鉆車司機再到機電隊長,從只會換零件到全面掌握礦山機電設備的操作、裝配、維修,已經成為這座礦山的技術骨干。 33年中,白寶增收獲了一大堆榮譽:全國煤炭工業系統勞動模范、燕趙金牌技師、全國技術能手、省五一勞動獎章……說起白寶增,很多工友都會說:“他可是個礦山機電設備方面的技術‘大拿’!” 今年50歲的白寶增,個子不算高,壯實的身子顯得很有力量。 1984年,進礦3年的他被從采煤一線調出來,學習新從法國引進的液壓鉆車。然而,帶領他的老師傅,一個月后就病休了,白寶增既要當操作工,又要管機械維護。他從只會換零件的“換師傅”做起,一點點摸索著掌握了液壓鉆車的全套技術。 “鉆車閥芯上的那個小孔,比頭發絲還細,一旦堵了,想要修好,千萬別用棉紗去擦,只能拿高壓風去吹!”白寶增一開始挑戰的就是當時煤礦中最先進、最精細的液壓機械,他成功了。 勤學苦練,用心鉆研,白寶增掌握的技術日益增多:鉆車、猴車、耙巖機、側卸裝巖機……“開拓區機電設備幾乎沒有修不了的。”他的名氣開始叫響:上世紀90年代初,他就在開灤礦務局的礦車司機技術比武中脫穎而出;2007年在全國煤礦鉆車技術大賽中,他又擊敗了眾多選手,獲得了第一名。 身處一個輔助性的機電保障崗位,白寶增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唐山礦開采100多年了,井深巷遠,工人從下井到掌子面的時間很長,能不能想辦法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他開始了探索。 為提高效率,解放人力,他帶著機電隊在井下刮起了一股“旋風”,將井下施工使用的“壓力風”拓展到多個領域:過去井下需要用人來搬鐵軌道岔,而今在風泵房里遙控著用風力就可以完成;斜井內的擋車器,也從用人改成了用風…… 效率提高了,效益也在彰顯。2012年,白寶增帶領機電隊先后推出了4070丙下90千瓦絞車越位保護裝置、0270彎道報警器等多項技術革新,為企業節約資金410余萬元;其中的井下滅塵用軟水管卷輪,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筆者翻閱白寶增在勞模創新工作室所開展的項目,其中有將近一半都是從增強井下安全角度來考慮的。 ——— 0044斜井起伏不平,用于拖拽物體的鋼絲繩在操作中有時會突然彈起傷人,他就帶人設計了鎖繩器; ———巷道施工架設U型鋼棚子時,施工人員常會在未架設好防護設施的空頂下作業,他就和焊工組設計了前探梁,用其代替人力托舉U型棚梁; ——— 0270斜井有一段是彎道,下方的把鉤工不能看到礦車運行位置,常無法及時打開擋車器,他就設計了一種觸發式的信號報警器…… 機電隊里一些老工人陸續退休,很多沒有實際經驗的大中專畢業生補充了進來,白寶增就擔負起了培養新人的任務。 他利用技術課和勞模創新工作室活動的時間,將自己的工作方法、檢修技術悉數教給這些青工,這些青工成長很快,2012年,有9人獲得了中高級工技術職稱,有2人晉升為技師。 |
關鍵詞:開灤集團,職工,五一勞動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