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泥河灣 中科院專家或發現早期人類建筑遺跡
“泥河灣夢”任重道遠 石家莊經濟學院教授龐其清認為,上新世為有干濕季節之分的暖溫帶或亞熱帶的氣候環境;早更新世早期為淡水和暖溫的氣候環境,逐步向干旱、溫涼干燥氣候轉變;早更新世中、晚期湖水咸化,氣候由溫濕向干涼轉化;中、晚更新世古湖不斷萎縮湖水鹽度增加。氣候進一步向干冷轉變。泥河灣晚新生代的地層和介形類組合帶的形成,正是反映了冬季風不斷加強,氣候從溫濕向干冷、干燥轉變的過程。“許家窯人”生活的晚更新世,為干旱、寒冷的森林、草原、灌木叢交混的環境,冬冷,夏涼,氣候干燥,雨水稀少。晚更新世末,石匣峽谷被切穿,陽原古湖的湖水東泄至延慶-懷來盆地,使古湖消失,形成了桑干河水系。進入全新世后,演變成如今的地質、地貌和自然地理景觀。 石家莊經濟學院教授龐其清 龐其清指著一處泥河灣地層告訴記者,上部的黃色土和下部的綠色土反映出當時不同的環境,黃土說明鐵的含量比較高,綠顏色的土說明當時水體呈現出一種比較安靜的狀態,有機質比較豐富。“從土的顏色就可以反映出當時的沉積環境。” “泥河灣有好多成千上萬的石器,現在要找的就是遠古人類的化石,哪怕是找到一顆牙齒也好,找到一顆頭蓋骨更好。”龐其清說,非洲有個奧杜韋大峽谷,被認為是世界人類的發源地,如果能在泥河灣找到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可以證明東方人類的發源地在泥河灣。 “泥河灣有這么大的面積,有成千上萬的石器,只要堅持不懈的找下去,相信一定能實現中國夢,實現泥河灣夢。”龐其清說,尋找古人類化石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科學,讓他們在科學領域里發揮更大的作用。
|
關鍵詞:泥河灣,考古,人類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