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女神” 那份可貴的堅守精神
她是南京大學文學院研究生,也是校園里獨特的風景線:因為一年365天,她均是旗袍、洋裝著身,搖曳在現代建筑間,綽約生姿,引人注目之余也引來爭議?,F在,因為一部自己的“微電影”,戴穎突然又“紅”了。(4月18日《現代快報》) “365天都是復古范兒”的“旗袍女神”,此般裝束、如此的生活方式,的確與現代社會不搭調、顯得另類。但是,我們能僅僅因為“另類”,便戴著有色眼鏡去審視,甚至習慣性的質疑嗎? 一些稱之為“奇葩”的人,以及一些評價為“有點像芙蓉姐姐”的網友,顯然是粗糙審視的結果。試問,將“旗袍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深入的研究民國服裝,不僅自己學習制作以前的服飾,更是將民國文化拍成微電影,弘揚民國精華文化,此般傳承文化之舉,對民國文化由衷的愛,難道有錯嗎?此外,不以自己的“另類”吸引他人眼球,不嘩眾取寵,對旗袍的愛不參雜著任何謀利之舉,僅僅是純粹的熱愛,豈是芙蓉姐姐之流能夠比擬? 對于我而言,“旗袍女生”給人感觸的不在于“365天天天都是復古范兒”的“另類”,而在于“另類”背后的堅守——明知自己的言行與世俗不合,明知會遭到他人的微詞,但依舊堅持自我,且能較好的融入自己的生活,于一個價值多元的轉型期社會,此番堅守精神不是難能可貴嗎? 窺諸現實,為了牟利,丟失道德底線的商人比比皆是;為了私利,有悖行政倫理的官員也是層出不窮;而為了自己,不是也有無數個冷漠、麻木的“我們”么?……當然,針對此番亂象,我們或可以說等到“明天”構筑起新的規則和理念,一切都會得到有效的整飭。但是,如果對于代表著“明天”的青少年,“今天”都已無法堅守,失去了自我,又如何構建明天的世界? 萬千年輕人將“無奈的夢想”寄望于公務員職業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正如西班牙《世界報》曾經的一段報道:“中國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朗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現在,年輕人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旗袍女神”的堅守自我精神,雖無茅屋疾呼的杜子美關懷“大庇天下寒士”的那么高尚,也無采菊東籬下的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但背后對“最初的我”的堅守,對理想的執著,仍然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
關鍵詞:旗袍女神,南京大學,微電影,戴穎,復古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