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也可以變“大” 論思想解放天地寬
在去年年末公布的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名單中,有一個現象引人注目:并列第一的江陰、昆山、張家港、常熟都是“小地方”:常熟總面積1263平方公里、江陰987.53平方公里、昆山927.68平方公里、張家港999平方公里。四個市當中,除常熟外,其余三地的面積不但都不到全國縣域平均面積的三分之一,而且也小于“縣多而小”的河北縣域平均面積———地域的大小不代表經濟實力的強弱,“小地方”同樣可以實現“大發展”,這個道理再一次得到了生動而具體的詮釋。 我們曾經非常關注“亞洲四小龍”,但對于一些人來講,這種關注更多的只是一種羨慕,而不是學習和借鑒,不但沒有學到“四小龍”的寶貴經驗,有的甚至連“‘小地方’也可以實現‘大發展’”這種最基本的啟示都沒有得到。時至今日,“小地方難有大作為、大發展”之類觀點,在一些黨員干部心里依然根深蒂固:經濟總量小,說是因為區域面積小;發展速度慢,說是由于區域內市場容量小;不敢參與全球一體化的競爭,說是擔心船小禁不住大風浪……凡此種種,盡管具體表現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都是“自己把自己看小”。 夜郎自大的故事相信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如果說兩千年前“漢孰與我大”的提問,是信息閉塞條件下的妄自尊大,那么今天一些人的“自己把自己看小”,則是開放條件下的妄自菲薄。從形式上看,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是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但實質上都是錯誤思想和認識的外在反映和表現,也同樣都會導致形式不同但實質相同的不良后果:妄自尊大者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往往會失去前進的目標和動力;妄自菲薄者顧影自憐,自怨自艾,常常會喪失奮斗的信心和勇氣。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大和小,不單是對立的關系,也是統一的關系;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實踐已充分證明,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和大地方相比,小地方可以獲取的外部資源相對更“多”,可以利用的外部市場也相對更“大”;“船小好調頭”,在發展轉型期,地方小往往也就意味著包袱輕、轉型快;在科學發展的語境中,地域面積小往往意味著內部的各種差異小,實現協調發展、均衡發展自然也就更容易……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個縣、市乃至省在區域面積等方面都難言其“大”。因此,對于一個地方來講,決定其發展速度和前景的,最重要的不是區域面積等客觀方面的“大”或“小”,而是這個地方人們的眼界、心態和思維。眼界狹隘、心態消極、思維僵化,再“大”的地方也可能“自己把自己看小”,進而喪失信心,未戰先敗;眼界開闊、心態積極、思維辯證,再“小”的地方也能夠由“小”變“大”,開拓大市場,贏得大發展,干出大事業。 辯證地看待“大”與“小”、科學地認知并做到“小中見大”,是一種難得的智慧,而這種智慧的獲得,無疑要以思想解放、轉變思維方式為基礎。“心有多大,世界才有多大。”讓我們以思想的大解放,獲取“以小博大”的大智慧,實現“由小變大”的大發展。 |
關鍵詞:縣域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