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城“套票風波”中沒有贏家
在一個景區并不以漲價為恥、游客已疲于用腳投票的年代里,如果有一種漲價余波難消,持續發酵成公共事件,那只能說明漲價中有著某種過于悖逆的邏輯。發生在鳳凰古城的套票風波中正隱藏著這種邏輯。 游客反對,景區商家關門、沱江北門碼頭發生群體性聚集事件,在一系列“應聲而動”之后,關于鳳凰古城套票風波的真相也越來越清晰:從4月10日起,原本免費的鳳凰古城要收取148元“門檻門票”,鳳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表示,幾家公司已與政府形成了一個新的景區管理服務公司,由這個新公司作為收費運營的平臺。可據記者調查,葉文智的鳳凰古城有上市打算,從其堅持的立場來看,門票收入或為其上市做準備。除了上市壓力外,套票風波也或與葉文智投資的另外一個“煙雨鳳凰”項目急需資金有關。 隨著報道深入,更多的真相還會被爆出。將原本免費的鳳凰古城也納入到套票收費范疇中,果真正當嗎?針對鳳凰縣負責人所言的“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新華社以罕見的反問語氣尖銳“三問”———一問:普通游客不在乎鳳凰古城門票多少錢?二問:是游客不在乎門票多少錢,還是當地政府不在乎游客花多少錢?三問:誰才不在乎景區門票多少錢?急吼吼的捆綁銷售事實上就是隱形漲價,只有那些眼中只見“利潤”不見“游客”的地方政府才會如此作為。與此同時,這一漲價行為遭遇到了當地商戶的反對,這在以往類似的漲價風波中是不多見的。 當漲價招致當地旅游商戶反對,事實上已經宣告,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鳳凰當地政府正在頑固堅持的門票模式是失敗的。畸形的利益分配何以會產生?最大的問題顯然還在于旅游景區的過度市場化。雖然景區的市場化經營是一個看似不可遏制的趨勢,但從理論上來說,在景區的開發與獲利過程中,地方政府更需要做“守門人”與“監管者”———既守住旅游景點的原生態形象,守住不可復制的公共資源,也要努力承擔起監管責任,讓旅游成為開放性的文化活動,而不僅僅是市場交易行為。但事實上,地方政府往往愿意做“市場經濟人”,或為收回投資成本,或為獲取高額利潤,他們會傾向于讓旅游行為成為徹底的市場消費。政府之手的過度介入,緣于利益均沾,他們會無視景區經營者的隨意漲價,甚至會親自參與其中,力促漲價兌現———而這,正是鳳凰古城套票風波真正的所由何來。 眾口洶洶之下,我特別關注鳳凰縣政府的態度。鳳凰縣常務副縣長表示,新政出臺必然帶來陣痛,必須毅然選擇改革———強制消費的門票果真是改革乎?再進一步反問,這是鳳凰縣當地領導層面對輿論壓力的“不得已表態”,還是門票經濟利益同盟的“肺腑之言”?對此我并不能確定,但無論是哪一種,它都已是沉痛的倒逼與提醒:在旅游景點開發與市場化過程中,引入強力的外在約束已經刻不容緩。只有這樣,地方政府與經營者的過度逐利之心才會有所敬畏。 論及鳳凰漲價,許多人說起了免費西湖的例子,要增加旅游景區的總體收入,最務實的路徑,其實并不在最易招人反感的門票漲價,相反是構建起一種開放與有吸引力的旅游商業環境。鳳凰當地政府已在執意不回頭的漲價路上,類似的佐證也許不必再說給他們聽了。對于古城套票,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起“五一不去鳳凰旅游”的活動。較之鳳凰景區的未來發展,我們無法暫下定論,但因為驟然的價格調整,我們的確正在作別“中國最美的那座小城”,作別一個曾經“干凈與靜默”的鳳凰。相對于功利化的漲價,作別是更大的沉淪。(特約評論員王聃) |
關鍵詞:鳳凰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