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瞎搗鼓”的中學生應該更多些
最近,上海大學附屬中學的陳詩琪、王靜怡、王嘯天三名同學,作為保送生,被同濟大學提前錄取。而他們獲得保送生資格的原因,竟然是研究不起眼的螞蟻。在去年舉行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他們三人合作的課題《螞蟻筑巢及其在巢穴內行為的初步探究》從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 三位“蟻專家”得到的,不僅是關于螞蟻的認知,更有靈活自如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創造力、思考力的翅膀飛出校園,飛向廣闊的自然科學天空;讓研究的枝椏躍出傳統型的“分數評價”,伸展出充滿個性的教育枝條。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標新立異的“搗鼓”中,他們更讓研究意識、探究意識及濃郁的科學研究情趣得到了點燃。說他們是“中學研究生”也是非常恰當的。 我更欣慰于他們對教育探索和“瞎搗鼓”式的研究,一直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家長購買了諸多研究設備,提供了研究資金,還得到了名校錄取通知書。這種精神動力和環境氛圍,為他們提供了最為堅實的原動力。如果更多教育者和家長,都能對個性學生、研究性思維,悉心栽培,精心呵護。孩子們的研究意識、創造意識和探究能力,肯定能得到極大飛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和評價制度,“蟻專家”能得到欣賞,是對多元評價的最好落實,值得借鑒! 雖然我們都知道研究性學習、探究意識乃至標新立異的創新思維非常寶貴,可由于考試需要高分,很多家長、學校,還是放棄了這種欣賞,孩子被“圈”在里面,不能伸展手腳,這對于恣意張揚的想象力的發展及社會性格的培養,可以說是殘忍的捆綁。愿這樣“瞎搗鼓”式的學生多些。-雷泓霈 (自由撰稿人)
|
關鍵詞:保送生,螞蟻,科技創新,上海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