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文化遺產一個不必離鄉的理由
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日前,成龍發微博表示將兌現四年前承諾,將手中的安徽古建筑捐給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替它們找一個好一點的歸宿。微博發出后,數千名網友及黃山市有關方面非常關注,許多網友希望成龍能夠改變主意,讓徽派古建筑留在中國。 如果不是成龍發了幾條微博,估計沒多少人會關注安徽古建筑的身世和命運,但當這批古建筑行將去國離鄉時,網友以及官方就開始“非常關注”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失去之時才知它的珍貴。 筆者倒是以為,無論是網友還是官方,大可不必在此事上表現得過于敏感。某種意義上,文化具有“四海為家”的天然屬性,文化的種子落地生根,既傳承了國家文化,又增益了世界文化。最可怕的一種思維是,對于某些傳統文化及其載體,我們寧肯在國內看著它們一點點湮滅,也不想讓它們尋得一個好的歸宿。如果不是安徽古建筑保護不力,想來也不會賣給成龍這樣的私人。現在成龍有意捐給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時,我們又開始敝帚自珍起來。 “留在中國”當然可以,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照顧好這批文化遺產,如果不能,請給這批文化遺產一個繼續存在下去的機會。如果我們覺得這樣做自尊心受損的話,那就請生長出一份文化責任心,給文化遺產一個不必去國離鄉的理由。-張若漁 |
關鍵詞:文化遺產,成龍,徽派古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