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五道營鄉蹲點調研 念好“錢”經 奔好前程
鄧柵子村56歲的王福霞養了40多只柴雞,在村里被稱為“養雞大戶”,現在鄉里村里又號召養柴雞,這讓她既喜又愁。喜的是,一公斤柴雞蛋能賣到40元,如果再擴大點規模,收益應該不錯;愁的是,不算買雞苗錢,光建一個面積100平方米的雞舍最少也得1.8萬元,前幾年養奶牛時欠的3萬多元貸款還沒還上,這次上哪兒找錢? “脫貧路子再好,沒錢也是白搭。”資金,成為王福霞脫貧路上一時邁不過的坎兒。作為這一項目的倡導者,五道營鄉黨委書記孫瑞芳知道,在鄧柵子村,對于養柴雞有心無力的村民還有不少,不幫他們把錢的問題解決了,養柴雞這事兒懸。 “建雞舍咱們能省就省,發動大伙撿磚頭、砸石頭,只要雞舍建起來,雞苗的事包我身上。”3月24日上午,在村委會辦公室,孫瑞芳向村干部打了包票。 鄧柵子村是縣里今年確定的重點扶貧村,孫瑞芳的想法是“個人張羅點,上面支持點,再不夠就貸點”。“甭說一個棚1.8萬元,九道溝村一個肉雞養殖大棚30多萬元不也建起來了?”在五道營鄉工作了八年多,孫瑞芳知道村民家底薄,但辦法總還是有的。 九道溝村與鄧柵子村相隔25公里,去年九道溝村建起的19個肉雞養殖大棚在山谷里排成一溜兒。從去年8月1日到現在,村民唐佳鳳的大棚已出欄四茬肉雞,純收入7萬多元。“從國開行貸了24萬,從郵儲銀行貸了5萬,東拼西湊個人又拿了4萬多。”說起建大棚的30多萬元的來歷,唐佳鳳快言快語。 “說起來簡單,其實這里面道道兒多著呢。”九道溝村黨支部書記苗雅東說,為蓋雞棚他們可是動足了腦筋。肉雞養殖是河北灤平華都食品有限公司和縣畜牧局合作開展的項目,華都公司作擔保,農戶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24萬元,縣畜牧局給予貼息。郵政儲蓄銀行的5萬元貸款,則由鄉黨委書記孫瑞芳和鄉長李曉東擔保。縣扶貧辦每戶扶持5000元,剩下的由養雞戶自籌。 “我和鄉長現在都是百萬‘負翁’。”孫瑞芳笑著說,許多農戶上致富項目時兩手空空,貸款時又沒有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物,只能找人擔保,而公務員擔保銀行比較認可,所以他們只好親自上陣。 據豐寧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五道營信用社主任王興國介紹,目前信用社在五道營鄉的支農貸款余額已經突破3200萬元,約占所有在五道營鄉開展業務的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90%,僅去年就新增700萬元。王興國說:“這些貸款主要投向了養殖業和種植業,共涉及1000多農戶。在扶貧工作中,銀行資金的輸血作用正在不斷增強。” 不過,與銀行貸款相比,許多村干部和農民在面臨資金困難時最先想到的還是扶貧資金,因為銀行貸款終歸要還本付息。在五道營鄉的8個村中,九道溝讓其他村有時候挺羨慕,因為九道溝“從上面爭取的項目多”。福利彩票公益項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設施農業示范項目……一個個項目的背后,是一筆筆扶貧資金的注入。苗雅東估算,去年他們村接受各類資金超過400萬元。 針對基層“從上面找錢”的熱情,縣扶貧辦副主任李兆軍坦言,雖然目前縣里好多部門有扶貧資金支出,去年總量達到創紀錄的3.7億元,但“與龐大的需求相比仍是捉襟見肘,目前扶貧資金的作用主要還在于依托具體扶貧項目,引導、撬動社會投入,從而調動個人、政府、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構建大扶貧格局”。 扶貧資金帶來了政府的支持,同時也帶來了壓力。“我們恨不能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苗雅東說。去年村里打算硬化一公里主路,造價需要20萬元,縣里答應全額支持。按照村里“一事一議”的規定,村民又自籌了3.3萬元。“為了省錢,我們自己施工,工錢省下好幾萬;我以前干過土建工程,自家的攪拌機、發電機拉到工地免費用;模板、釘子是上次修路用過的,拿出來再用又省六七千……”苗雅東說。最后,他們用這23.3萬元不僅按標準修好了一公里主路,還把3個自然村的主路和小巷全部硬化,總長達到4.4公里。 然而,精打細算的苗雅東有時也不得不干些“費錢”的事兒。為了防止被擠占挪用,目前扶貧資金都實行“報賬制”,即項目先由村里墊資實施,竣工驗收通過后有關部門再撥付資金。由于是貧困村,村集體缺少積累,許多材料只能賒賬。“一噸水泥的價格賒賬比現金結算貴10多元,去年光水泥就賒了600多噸。”讓苗雅東感到“心疼”的,還有報賬時要求是正規票據,村里必須到稅務機關開具各種發票,這也需要按一定比例支付費用。 “對扶貧資金嚴格監管是好事,主要是我太‘摳’,往外拿點錢就心疼。”當聽說今后由縣扶貧辦撥付的扶貧資金在報賬時可以使用白條,不用再專門去開發票時,苗雅東笑了:“這不錯,按一筆扶貧資金5000元計算,能省下幾百元。” |
關鍵詞:豐寧,蹲點,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