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縣村醫杜川華 留守兒童的“健康媽媽”
一扇不關閉的門,一盞不熄滅的燈,一個熟記在心的電話號碼,邱縣杜申寨村醫杜川華,12年來,用她醫生的職業敏感和一位媽媽的愛,溫暖著全村40多個留守兒童的身心。 留守兒童的“健康保姆” 今年56歲的杜川華,已有30年的行醫經歷。30年前,杜川華原本是村里管計劃生育的干部,但由于杜申寨村位置偏遠,沒有專職醫生,村民看病困難,生于行醫世家的她,承襲了外公和母親的醫術和醫德,主動兼職做起了村里的接生醫生。 如今,經她之手,接生的孩子都已結婚生子,但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下的下一代都只能由老人看護。為讓孩子們健康成長,杜川華又義務承擔起了孩子的看護工作,成為全村40多個留守兒童的“健康保姆”。 “全村孩子的媽” “媽,我沒事,您放心吧!就是點皮外傷,養養就好了!”4月3日上午,見到杜川華時,她正坐在電腦面前,和自己遠在內蒙古打工的兒子視頻聊天。由于意外,兒子打工時,不慎將手部燙傷,看著兒子幾乎殘廢了的手,沒能陪伴兒子的杜川華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聽說要接受采訪,她趕緊擦干淚水,笑著說:“我一個普通村醫,有啥好采訪的!”倒是視頻中的兒子說話了:“我媽都快成全村孩子的媽了,村里孩子生病了,不是先想起自己的父母,都是想起我媽!” “我不是不想去看兒子,只是我實在走不開,村里有40多個孩子,他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杜川華哽咽著說。 照顧兒童不怕臟累 一陣電話鈴聲打斷了母子談話,“川華,快看看俺家欣元吧,一直吵著肚子難受。”背起藥箱,杜川華來到了村里張奶奶家,8歲的孫子張欣元蹲在那里,捂著肚子,很痛苦的樣子。杜川華一番檢查,發現孩子是嚴重便秘,二話沒說,她將孩子抱到門診,注射過開塞露后,用手給孩子一點一點往外掏糞便,旁邊一直爭著要幫忙卻被杜川華幾次勸攔的張奶奶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這么多年,川華就像我親閨女一樣,誰家孩子生病,只要打個電話,她總是親自到家來,而且從來都是能少要錢絕不多收一分錢!”張奶奶說。 為及時照顧好孩子,12年前,杜川華就把門診開在了村里幼兒園旁邊。平時,有孩子磕著碰著的,都是她給免費消毒、包扎,誰家孩子肚子疼、發燒、咳嗽,還沒等家長來,杜川華就已經給孩子吃過藥、打過針了。有時老師臨時有事,她都會主動去看護孩子。 門診當起了“臨時小課桌” 為方便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學,杜川華的門診充當起了“臨時小課桌”。誰家有事接不了孩子,只要打個電話,杜川華就把孩子接到門診。臨近中午,記者發現,陸陸續續已有三五個孩子背著書包來到門診。穿過前屋,里面有間不大的屋子,放著幾張小桌子,孩子們都很熟悉這里的環境,進來打開書本一邊做作業,一邊等待家長來接。但很多時候,只要能抽出時間,都是杜川華都會將孩子送到忙碌的家長手中。 下午6點,門診室里,村民吳愛菊來接孩子,她家里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分別在學前班、小學、初中讀書,幾所學校相距十幾里,每次孩子下學,她一個人根本接不過來。杜川華就主動把兩個較小的孩子接到門診。“兩年了,要不是川華,我一個人真不知道該咋辦,川華可是個大好人。”吳愛菊感動不已。“我喜歡杜阿姨,她對我們可好了!像媽媽一樣……”吳愛菊6歲的小孫子笑著說。“孩子都還小,父母都不在身邊,老人們身體又不方便,我是醫生,也是母親,看到孩子們能健康快樂,我心里才高興。”杜川華撫摸著孩子的頭,很欣慰。(記者 邢云 通訊員 霍飛飛 馬俊民)
|
關鍵詞:兒童,留守,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