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中:黨員干部要作學習的表率
薛建中 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繼中央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之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又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任務。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講話強調,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在全黨大興學習之風,執政黨的黨員干部必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作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學習的表率。 作勤于學習的表率 勤于學習,就是要樹立強烈的學習意識,把學習作為經常性的任務,當作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使天天為學習之日,處處為學習之地,人人為可學之人。做到好學樂學,如饑似渴地學習,堅持不懈地學。勤于學習,關鍵在“勤”。勤于學習,首先要把學習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利用好時間,拿出歐陽修的“三上”即枕上、馬上、廁上的讀書精神,利用一切機會學習;要有魯迅先生那樣的學習勁頭,“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千方百計擠時間學習。勤于學習,不能怕吃苦。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是一件苦差事,有人就形容它“不像吃面條那樣容易,讀詩那樣悠閑,繡花那樣輕松,湖水那樣平靜”,有時確實需要有一種“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精神。勤于學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持之以恒。有這樣一副對聯,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勤于學習和取得成效之間的因果關系:練功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功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革命烈士李甲秾則這樣認為:吃苦是良圖,費苦心,下苦功,用苦力,苦境終成樂境;偷閑非吾策,做閑事,說閑話,好閑游,閑人就是廢人。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熱愛學習的民族,歷史上曾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學習故事。在我們黨的歷史上,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為我們樹立了熱愛學習的榜樣。今天,如果廣大黨員干部都能在勤于學習、刻苦學習上率先垂范,走在前面,不僅個人能夠收獲“日有所長”的學習成效,使“苦境”化為“樂境”,而且必然會換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人民群眾期盼的更大“樂境”。 作善于學習的表率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善于學習,就是能夠充分有效地獲取知識,并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使其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俄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曾經深刻地指出:“一個人要想對他所處的時代產生影響,必須使他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比其他人更適合那個時代的需要。”當今時代,是一個能力價值凸現的時代。一個人的學習如果不能與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聯系,這樣的學習就可能是無效學習。 善于學習,首先是要學習工作所需的知識?,F在的知識總量已是天文數字,并且還在以幾何數字飛速增長,人類需要解決的問題亦是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層出不窮。一個人生命長度有限,精力有限,要想通過學習獲取所有知識,具備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信息,科學的態度是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學習那些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學習那些能夠提升自身解決問題能力、更好地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知識,學習那些有利于加快國家建設步伐、更好造福人民群眾的知識。選取這樣的知識進行學習,必須從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起。善于學習,要反對那種好高騖遠、心浮氣躁、朝三暮四的學習態度,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學,持之以恒地學,努力使自己成為能夠解決某一方面問題的行家里手。善于學習,要把學習與研究結合起來。學習和研究,都以知識信息為作用對象,但兩者也有諸多不同之處。一是兩者中人與知識的關系不同。學習過程中,人是知識的客體,有被動接受特點;研究過程中,人是知識的主體,有積極吸取特點。二是指向不同。學習是為了吸取知識、消化知識,基本停留在認識層面,主要用于改造主觀世界;研究除了吸取、消化知識,還要加工、創造、輸出知識,已經深入到指導實踐層面。三是效果不同。同是獲取知識,單純的學習,其效果多為“雨過地皮濕”,難以深入,而研究獲得的信息則要更準確、更深刻、更實用。僅就學習與研究的關系而言,學習不一定要研究,研究卻絕對離不開學習,而且必須深入、系統、持久地學習,在思考中學習。這是一種更有效的學習??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毛澤東同志也曾強調:“在擔負主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善于學習,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如果黨員干部都能善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豐富自己,無疑能夠大大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作不斷學習的表率 全球化時代,世界變得更加扁平,變化日新月異,黨員干部個人通過學習提高能力,既不會一次完成,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只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避免被社會發展潮流淘汰。 不斷學習,首先因為人的成長進步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長期過程??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即是說,人非圣賢,不可能生而知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從人生的必然王國出發,逐漸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不斷學習,也因為學習的目的,是要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發展規律,而規律則深藏在事物之中,不會一伸手就抓住。這就決定了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把握,必然表現為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深化的探索認識過程。古人說:“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只有不間斷地學習、研究,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把握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加之事物在不斷發展變化,昨天學得的認識,在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以后,就不一定再符合實際,要在動態中把握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需要不斷學習,終生學習。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據研究,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如果說過去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如一次性電池,一次充電終生受用,那么當前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則是必須能夠多次使用、反復充電的蓄電池,只有時時充電,能量充足,才能找到發揮作用的舞臺。而當前我們的國家,恰似一臺依靠“電池”驅動的列車,正在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快速前進。這里的“電池”,就是高素質的國民特別是黨員干部所帶來的創新能力。如果黨員干部乃至全國人民都能通過不斷學習,時刻保持足夠的創新能量,那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盡早實現。 |
關鍵詞:黨員干部,十八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