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笑話的考題有“自主招生”味道
“太搞了,竟然讓編笑話,更搞的是讓用北大、清華、高考、狀元四個詞編笑話。”“北約”的語文試卷昨天下午在微博上引發了網友的“吐槽”。一名考生表示,看到這個題目掀桌子的心都有了。“我編了半小時都編不出來,最后憋了個,覺得10萬個人能有一個人被冷到就不錯了。”(3月17日《青島早報》) 自主招生顯然不同于高考,其考題該有更多的靈活性。現在讓編笑話也成為試題,筆者覺得是可喜的現象,這有“自主招生”的味道。據了解,今年“北約”的語文作文題是編故事,可許多考生卻是準備好了議論文。另據了解,語文卷有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如果平時看書少、沒有積累的話很難得分。顯然,死記硬背,知識面不廣的學生恐怕是很難“勝出”的。 復旦試題“ 《西游記》里有多少個妖怪”這樣的考題,讓公眾詬病較多,因為一般人無法回答,但怎么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考查出學生的應變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對素質教育的測試。 應付高考,應付應試教育,現在的學校和學生能力很強,題海戰術被用得很是精通,可實際上學生的能力卻沒有隨之提高,因此,高分低能成為一種普通現象。這是教育之痛。或許,高考很難一時改變,但“自主招生”卻該有新的路子和新的探索。如果試題和高考差不多,作文也多考議論文,甚至能夠讓人猜中,那實在是太意思了。 考試怎么考,對教育的影響很大,教育的功利性是不必回避的。如果“自主招生”的試題多注重素質,學生和教師在準備時會更注重素質方面的。一個數據被引用得“泛濫”——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這顯然不能責怪孩子,現有的教育狀態難逃其咎。而教育中試題的導向更是關鍵。 參加“北約”、“華約”和“卓越”三大自招聯盟的考試,考生該是相當優秀的,可面對這樣充滿靈活的考題,竟然表示很“無力”,甚至想掀桌子,從另角度理解,我們的教育該多些反思,素質教育不再拖延了。 |
關鍵詞:北大,自主招生,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