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計法:泥哨漸漸杳去的童年記憶
在省會市民高曉峰的記憶里,兒時,每年春暖花開季,村里便會傳來“咕咕”的泥哨聲。他知道,貨郎進村了。如今又到草長鶯飛時,那曾經給他與伙伴們帶來無窮樂趣的泥哨聲卻早已杳去,只能在記憶里回味兒時吹著泥哨,在院子里、街巷口、麥田里飛奔嬉戲的情景。 泥哨、泥模,這種原始的民間樂器與工藝品,有失傳之虞。 人物 杜計法 今年57歲的杜計法是趙縣南楊家莊人,是一名小學教師。他捏泥模,制作泥哨的手藝傳自父親。在村中老人們眼里,杜計法的父親杜寶興是位能人,不僅會制作泥模,還擅長繪畫,制作風箏。在父親的指導下,杜計法掌握了制作泥模、泥哨的技術。后來,他成了一名小學老師,但是他并沒有將這門技術落下,在他的辦公室里,經常會擺放著捏制好的泥模、泥哨,遇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就送給學生們把玩,欣賞。杜計法的學生幾乎人人都玩過老師捏制的泥模,吹過老師捏制的泥哨。 清脆的“咕咕”聲溫暖了童年 賣貨郎、走方醫、補鍋匠、爆米花……曾經是多少代村童不可或缺的童年記憶。 隨著“小鏟子、針線扣子、洗臉盆子、剪子、發夾子、撥浪鼓子……”“咕咕咕、咕咕咕”清脆的泥哨聲停歇之后,就會傳來賣貨郎酣暢悠長的吆喝聲。今年36歲的高曉峰說,那時候,他和小伙伴們游戲之余,經常會留意泥哨聲,只要泥哨一響,他們轉頭就往家跑,開始翻箱倒柜地搜尋廢酒瓶、破鞋底子、爛麻繩……大約幾分鐘后,伙伴們會帶著各種破爛,一窩蜂地圍住賣貨郎的獨輪車,嘰嘰喳喳地詢問泥哨、泥模的價錢。 那時候的賣貨郎不僅僅賣泥哨與泥模,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火柴、發卡、胭脂水粉、扇子等日用品琳瑯滿目。大姑娘、小媳婦、頑童均能在小小的獨輪車上找到所需。讓頑童們惦記著的,就是那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泥哨與泥模。 泥哨,實際上是一種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遺。造型有動物、人物,往往同一題材就有多種不同的動態和不同的神態造型。其中常見的有雞、鴿子、豬、狗、猴、魚、龜、青蛙等,還有男童女孩造型的泥哨。泥哨用土燒制而成,腹中為空,有吹空,能吹出清脆的哨音。 泥模,則是一種印花工具,在泥片上印制出有趣的動物、花草、戲曲故事場景等圖像,兩塊模握在一塊兒,還能發出“咔噠、咔噠”的響聲。 高曉峰說,那時候,泥哨和泥模的售價大概3分錢,盡管錢不多,但是對于不名一文的農村孩子來說不啻于一筆巨資。能找到破爛的,會興高采烈地圍著獨輪車挑挑這個,撿撿那個,選中喜歡的泥哨就拿起來“咕咕”吹幾聲,選中滿意的立刻成交。很快,滿村就會想起聲音各異的泥哨聲。家里沒有找到破爛的,看著伙伴手舞足蹈,炫耀似的在身邊吹來吹去,就會羨慕得不得了。有的垂頭喪氣,有的伙伴就會眼淚汪汪地拉著母親的衣襟,央求母親買一個。一旦母親同意之后,就會破涕為笑,那個興奮勁兒就別提了。只有個別膽大的,會偷偷溜回家,拿出幾個玉米棒子與賣貨郎私下交易。有時候被家人發現,不免打一頓以示懲戒,但是哭喊幾聲之后,掛著鼻涕眼淚拿著用皮肉之苦換來的玩具又會和伙伴們滿村亂竄。 趙縣一小學教師傳承民俗文化 泥哨與泥模,給高曉峰與伙伴們帶來的滿是甜蜜的回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的玩具越來越多,“土得掉渣”的泥哨、泥模漸漸淡出了人們視線。賣貨郎也不見了蹤影,只能看到走街串巷的“破爛王”。會制作泥模、泥哨的民間藝人也寥寥可數。近日,記者幾經打聽,在趙縣找到了尚且掌握泥哨、泥模制作工藝的杜計法。 今年57歲的杜計法是趙縣南楊家莊人,是一名小學教師。他捏泥模,制作泥哨的手藝傳自父親。在村中老人們眼里,杜計法的父親杜寶興是位能人,不僅會制作泥模,還擅長繪畫,制作風箏。但是父親總覺得這些技藝上不了臺面,靠著這些微末之技無法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不愿意教給兒子。 杜計法高中畢業那年,隨著父親在生產隊干活兒。一次,他和父親在田間澆水,看著瘦弱的兒子拎著鐵锨在田間忙碌,渾身濕漉漉的,也分不清是泥水還是汗水,父親有點心疼。杜計法說,大概他狼狽不堪的模樣觸痛了父親,揣著一身本事的父親遂決定將捏泥模的技術傳給他。一來這門手藝不會失傳,二來在不得已的時候還能混口飯吃。杜計法說,他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朋友們,大家都嚷嚷著要學。就這樣,他和幾個朋友一塊兒跟著父親學習捏制泥模與泥哨。 教的認真,學的用心。杜計法說,很快,他們就掌握了制作泥模的竅門。杜計法說,在他的記憶里,制作的最成功的泥模當屬于給英雄易普拉辛捏制的半身像。那時候,露天電影是村里最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一天,村里播放阿爾巴尼亞電影《第八個是銅像》,他的朋友們早早就抱著凳子坐在了場地上。這部電影通過七個人對戰友的回憶,歌頌了在反法西斯斗爭中英勇犧牲的戰士易普拉辛,為了革命的理想,拋頭顱灑熱血,他無時無處不在用生命的熱情撒播革命的種子。然而,英雄最終犧牲在戰場,人們只有通過銅像來緬懷他豐功偉績的一生!英雄易普拉辛讓他們頗為感動,片中的易普拉辛塑像也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伙商量著也為易普拉辛塑一尊半身像。說干就干,大家伙和泥的和泥,塑的塑,仿照著電影中的影像,很快就完成了這件作品。誰也想不到,這尊塑像后來還被縣文化館選為精品,進行了公開展覽。第一件作品的成功,讓大家頗受鼓舞。 泥哨伴隨著學生成長 在父親的指導下,杜計法掌握了制作泥模、泥哨的技術。后來,他成了一名小學老師,但是他并沒有將這門技術落下,在他的辦公室里,經常會擺放著捏制好的泥模、泥哨,遇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就送給學生們把玩,欣賞。杜計法的學生幾乎人人都玩過老師捏制的泥模,吹過老師捏制的泥哨。 記者采訪時,杜計法在辦公室的抽屜里翻出一堆作品,這些作品尚未上色,但是看起來惟妙惟肖,鴿哨、猴哨等等造型粗獷,線條簡練,散發著濃重的鄉土文化氣息和民間藝術魅力。對著吹空輕輕一吹,泥哨就會發出清脆的“咕咕”哨音。除了泥模、泥哨,杜計法還制作了許多響蛋,響蛋也是用泥制成,中間鏤空,球面壓制出美麗的花紋,球體中間里面放著一顆泥丸,用手一搖,如同搖著一個鈴鐺。泥模則呈長條狀,上面印著花鳥魚蟲等圖像。制作泥模先要作泥模母,一般在泥模母上先塑出浮雕圖像,再用模母倒出完整的泥模,圖案呈陰文。 杜計法說,制作泥模、泥哨,選泥極為重要,一般的泥土即使能捏制成,但是太陽一曬就會有裂紋,無法長久保存。最好用膠泥。他家村旁有一條河溝,制作泥模前,他們先將質感細膩,顏色發黃的膠泥挖回家,然后用盆浸泡攪拌,之后還需再挖一個坑,在坑里放置一兩天,等水分滲透的差不多了,把你挖出來,在石板上揉制,摔打。直到把泥巴揉得像面團一樣柔軟,又黏糊又勁道,原料才算準備妥當了。 制作泥哨時,先用刀把泥團割出個大體輪廓來,再用小刀細細地雕琢修飾。用刀刻制花紋的過程如同浮雕,鳥型、兔形、小狗型……根據需要與喜好,制作出各種動物形狀的泥哨雛形。泥哨得能吹響,這就需要在造型的頂端做一個吹空,然后用竹簽子將動物腹中掏空,還得流出發聲孔。 泥模、泥哨捏好了,不能直接在太陽底下暴曬,需要慢慢陰干。如果粗糙點,可以直接給陰干的泥模上色,如果想長期保存,制作得再精美點,就得燒制。據杜計法介紹,他曾經在自家院子里壘過一個一米多高的燒制爐,爐子里放著一層層的爐條,泥模就放置在爐條上,按照順序擺好。燒制的時候不能用炭火,需用秸稈。炭火火勢太大,容易把泥模燒裂。點火之后,先用文火慢燒,再用猛火攻,大約燒制兩三個小時停火,最后慢慢冷卻。燒制出的泥模最理想的是黑陶色,但是大部分是磚黃色,只要顏色轉黃之后,就燒制成功了。拿起來相互敲敲,音質會更清脆,響亮。有時候村里有燒磚的,他也會把捏好的泥模拿到磚窯里去燒,磚窯里燒制出來后品質更好。 傳統技藝有失傳之虞泥模、泥哨,無論其造型是寫實還是寫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善于挖掘各種動物、花草潛在的美,使其富有吸引力。二者曾經給無數孩子帶來歡樂,然而這種傳統的民間樂器與工藝品制作技藝如今卻面臨失傳之虞。不僅僅是現在孩子擁有的玩具多了,不喜歡這種“土得掉渣”的傳統工藝品,其制作過程的繁瑣也是其后繼無人的重要原因。杜計法想著讓這門技藝傳承下去,但是正如其所說:“這談何容易啊”!(李保健\文田明\圖) |
關鍵詞:傳統文化,泥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