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三大聯考“撞車”
昨日(16日)上午9點,“北約”、“華約”、“卓越聯盟”自主招生初試同時開考。三大聯盟囊括全國27所高校,今年首次出現考試時間“撞車”讓不少考生只能忍痛割愛。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三大聯盟考試科目均減至兩門,英語不再列為考試內容。“北約”過去一直是進行七科考試,本次考試縮減為理工類專業考數學、物理,文史類專業考語文、數學。“華約”2012年考試文理分別考3個科目,今年則縮減至兩科,必考科目為數學與邏輯,物理探究或閱讀與表達為選考科目,考生可從中任選一門。“卓越聯盟”也由2012年的數學、自然科學(涵蓋物理與化學)、社會科學(涵蓋語文與英語)三部分,縮減為今年的兩類,即學科基礎測試一(涵蓋數學和物理知識)、學科基礎測試二(涵蓋數學和語文知識)。 據了解,“北約”包括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11所高校,“華約”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7所高校,“卓越聯盟”高校有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等9所高校。 卓越人氣最旺 今年三大聯盟首次大撞車,考試都定在16日上午9點到12點,可謂針尖對麥芒。誰家人氣最旺?從考場數量就可以看出一二:石家莊考點,卓越44個考場、華約37個考場、北約33個考場。除末尾考場外,每個考場均為30人。 卓越聯盟獲得更多學生青睞,“工科院校更適合社會需求,將來不管是就業還是繼續讀研都比較順利”,這是一位卓越聯盟家長的觀點,在升學問題上,既長遠又現實。 3000多名學生,幾乎云集了各學校的成績優秀生。 但是三大聯考到底有多少河北考生報名,截至發稿還是未知數,各聯盟均對報名人數守口如瓶。雖然石家莊是河北唯一考點,但覆蓋面有多大,有待推敲。 各聯盟題目有所側重 今年“北約”文科創造性地讓考生們“講笑話”,并以劉三姐的歌詞作為命題作文。“請寫一則150字的笑話,必須包括北大、清華、高考、狀元四個詞。”而命題作文的題目“藤與樹”則來自于劉三姐的歌詞,字數減少到500字。 據考生介紹,此次“北約”考試科目理工類為數學、物理,文史類為數學、語文。參加理科考試的徐同學稱,數學物理都較為常規,沒有偏題、怪題,難度中等。而有華約理科考生反映,考試題量較大,“14道大題,物理7道,數學7道,物理、數學各有2道看不懂”。 卓越聯盟的考生回憶:語文有一個小作文:是否認可煎餅人,煎餅人是指掌握多個領域的技能和知識的人,有人說煎餅人“面面會,面面松”,有人說煎餅人是復合型人才,談談對此的觀點,物理題目側重力學方面,數學題型有數列、平面幾何。 加分是最大吸引力 孩子們在考場上奮筆疾書,家長們湊在一起互通考試信息。“其實憑孩子成績,高考也能考到哈工大,可是學校給了機會,就權當練練手,并且還有分專業優惠”。陪孩子從定州前來趕考的家長介紹,孩子成績幾乎沒有低于650分,學校來的基本上都是前100名考生。 高考成績再提高還能漲多少分?一名家長分析,高考前80天,孩子的成績不會再有更大的提升,“但是自主招生有加分優惠啊,可以增加30分,甚至60分,這是高考復習很難達到的效果”。 對于考試瘦身,家長們看法也比較實際,“反正也沒怎么準備,考得少學生還節省時間”,一些遠道而來的家長感覺不錯,“考完試還有車,能趕上晚上7點的晚自習”。 在對家長進行的小型調查中,自主招生考場上雖然各市升學率最高的中學依舊是主角,一些縣級中學的學生也逐漸登上舞臺,各市一中一統天下的局面也在變革。隨機采訪了15名考生,有5人來自縣級中學,分別來自南宮、定州、武邑、高陽、獻縣等地。 考生正在趨于理智 河北省2012年參加各高校自主招生選拔測試合格考生2146人。高考后,合格的2146名考生中,高考文化成績達到省劃定的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有1812人。有929名考生雖然達到了省劃定的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但沒有達到錄取院校的統招調檔線,由于具有院校自主選拔資格而被錄取。2012年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測試合格河北考生中,也有581人是因為高考文化成績沒有達到測試合格院校的錄取要求或其他原因未被錄取。 業內人士分析,這說明參加高校自主選拔測試合格的這些考生本身的綜合素質是很高的,這一比例在近三年逐年提高。同時,自主選拔錄取為這些考生提供了錄取理想高校的機會,這一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這部分學生往往不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奧賽的獲獎者,也不具有保送生資格,更不是體育、藝術特長生考生,而是知識面比較廣、綜合素質比較好,有所特長,具有比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自主選拔錄取為他們提供了向高校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機會,使得考生在進入理想高校的方式上又多了一條道路。 自主招生已到該反思時 對于自主招生何去何從,一直是教育界廣泛探討的話題,尤其是今年的同時開考,教育人士分析:皆因生源而起,并且擔憂,承載了無限期待的自主招生,重點落于搶生源,背離了政策的初衷。 對此,有學者表態:選拔形式只是一個“怎么做”的問題,相比之下,各方應更加關注自主招生“為什么做”,只有始終堅持“引導素質教育”的初衷,才能令自主招生真正成為高考選拔的有益補充,否則可能在高校間爭奪生源的拉鋸戰下,異化為“高考的平方”。“一種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在實踐過程中就應不斷反思、完善,否則一旦‘走偏’,再想拉回來重新起步,很有可能已經失去了公眾的信賴。自主招生已到應該反思時。”葉志明坦言,當初設計自主招生政策,正是希望克服高考選拔“一考定終身”帶來的弊端,為更多人才辟出深造通道。可如今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實踐結果是否達到了這一目標,還有待檢驗。(記者 馬利/文 記者 韋佳 實習生 張航/圖)
|
關鍵詞:招生,自主,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