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三國故地 六朝古都[圖]
微月東南明,地為棋盤誰作局 鄴城的城建模式開歷史先河,開啟了后世中國乃至東亞都城的統一格局:單一宮城、三套城垣、整齊劃一的棋盤狀里坊,是世界都城建筑設計史上的不朽之作。經歷了從古代走向中古,從編戶齊民走向世家士族,鄴城從城市規制到都城建設都走在了歷史前沿,堪稱城市規劃史的“里程碑”,并產生了世界影響。 曹魏鄴城的單一宮城制度、以西北為尊、明確的功能分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曹魏鄴城以西北高臺為控制點,向東、向南展開;宮城位于北部西側,背倚三臺屏障,負陰抱陽,環繞禁軍、官署;全城唯一的東西大道將全城劃為南北,主門(東門)修建甕城;城市北半部位尊,西側為皇家用地,東側屬貴族,南半部位卑,以平民里坊為主;南城門開以單數,發展出中軸線。在法天和崇人文的觀念下,像漢長安一樣,鄴城前后期又經歷了一次從東向南轉向演進的輪回。平城、洛陽城繼承了鄴北城后期的風格,并向棋盤樣式進一步邁進。 較之洛陽,魏齊鄴城設計不受前代建筑掣肘,愈加中規中矩,交泰門、朱明門、閶闔門、止車門、端門之天子五門和太極殿構成中軸線,既強調了中央大道在都城規劃中的對稱作用,又強化了皇帝坐北朝南對自然的崇拜。魏齊鄴城繼承了鄴北城前期單一宮城制度和后期中軸線對稱制度,構建了由城墻、馬面、城門、城壕為組合臻熟的防衛系統,具備科學合理的道路網絡、給排水設施,全城東西對稱、整齊劃一、功能分區的平面布局,直接影響了隋唐長安城的構建模式。 以城墻、坊墻、道路將城市分割成棋盤狀,分布宮廟、苑囿、庫藏、衙署、宅舍、宗祠、廟觀、里閭、市肆、作坊。宮城分布在中心天元位置,內城繞環其外,其堵堞之狀,咸以龜象,周置近方形外郭城。宮城供皇帝所居,西為主,東為輔;內城分置衙署、府第、宗廟,重量級設施在宮前中央大道兩側分布;郭城多里閭、市場、寺觀、祆祠、作坊,近郊布置禮制建筑及墓葬。城內四百坊大小,苑囿、宮廟、衙署、兵營和佛寺占據大量空間,僅余二百余坊居住,名稱可考七十多個。 鄴城毀廢后,盡是荒蕪。唐代聶夷中經過鄴城,晨起從今天的固岸出發,遙想當年三月三出行的婦女,挽著墮馬髻,插著金步搖,獨有的“盛裝出行”,繁華過盡,卻滿眼春耕忙碌的農人,不禁黯然神傷:“微月東南明,雙牛耕古城,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不知馬蹄下,誰家舊臺亭。” 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中國都城逐步發展成為三重城垣封閉的棋盤式里坊制城市布局。曹魏鄴城、魏齊鄴城至為關鍵,曹魏鄴城對漢洛陽因革并張,魏齊鄴城直接開啟了隋唐禁苑和南城里坊共同構成外郭、皇城與宮城的布局,并影響到古代日本的藤原京、平城京,朝鮮的平壤城、開城及漢城等城市規劃和城市構建模式。 |
關鍵詞:鄴城,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