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和醫患矛盾需破解制度瓶頸
昨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就“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答記者問。在談到醫患矛盾時,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表示,隨著法制建設、法制教育、醫德醫風建設、社會風氣改善和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推進,醫患關系會不斷改善。(3月15日河北青年報06版)
由于新醫改方案尚不夠完善,同時,在改革的推進時間、試行醫院級別上有差異,各醫院對醫改方案的理解和實行也不盡相同,所以醫患矛盾逐漸暴露出來。醫患矛盾的集中呈現,一方面說明醫改的一些方案存在考慮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表明,現行醫改的確觸及到了醫藥衛生體制的關鍵性瓶頸。因此,醫患關系的調和,核心正在于面向這些制度瓶頸展開有針對性的改革。 醫患矛盾說到底還是制度問題,醫患雙方并非天然的對立角色,這與孫志剛所言“醫患矛盾集中在未改革的縣以上醫院”有內在契合。 基層衛生機構醫患關系緩和,與基層醫療的特征不無關系。因為主要解決小病、常見病,基層醫療行為中,醫療費用的總量較低,醫患信息不對稱的程度也較輕,出現醫患矛盾的可能自然更小。但除此之外,基層醫患關系的和諧,同樣是醫改重點在基層推進的直接結果。按照中央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這幾年基層醫院大刀闊斧地展開醫改。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醫藥分開的推進,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這些改革在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效率的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醫藥費負擔,為和諧的醫患關系打下了制度基礎。 縣以上醫療機構不同于基層,緩和醫患關系的改革,首先得面臨醫療資源緊張、異地報銷、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可以說,這些核心問題才是醫改真正的深水區,由基層先行探路的改革策略,可以為醫改由基層往上過渡積攢經驗,但二者間復雜性的不同,也需要甄別。 不管是基層還是基層以上醫療機構,醫藥衛生體制對醫患關系的影響方式是一致的,醫患矛盾的核心,都是制度設計順暢與否的問題。前幾輪的醫改中,醫院被推向市場,醫療市場化出現過度的趨勢。過度市場化的直接結果,是給醫院和醫生留下逐利漏洞,比如以藥養醫,按項目付費等。與此同時,由于醫保的保障水平有限,且未能徹底解決跨地域接續問題,患者的醫療負擔相對較重。所以,醫患間的矛盾,根源還是醫療資源提供方過度的逐利性與患者支付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 破解醫患矛盾,只能通過改革理順醫藥衛生體制,在保證醫院良性運轉、醫生擁有合理收入的同時,減輕患者負擔。(士心)
|
關鍵詞:醫患矛盾,緩和,制度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