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民張紅琢為兩衡水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親人
烈士墓碑。 張紅琢是唐山一名普通市民,多年致力于自費為烈士尋找親屬,已為190多位烈士找到了家。日前,張紅琢致電本報記者,稱他在東北三省40多個烈士陵園中,發現了2名衡水籍烈士的墓地。記者經過多方聯系尋找,最終為這兩名烈士尋找到了他們的親人。 發現兩名衡水籍烈士 近幾年,張紅琢一直自費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為烈士的親人尋找烈士的安葬地。到目前為止,他已為河北、安微、江西、河南、吉林、山西、天津等地190多位烈士找到了家。3月7日,當他在東北三省的40多個烈士陵園拍照核對后發現,有兩名衡水籍烈士分別安葬于遼寧省丹東市烈士陵園和丹東市振興區烈士陵園。 倪光波,男,1928年生,衡水市景縣第三鄉第七屯村人,1947年10月參加革命,1953年6月犧牲于朝鮮,排長。墓碑記載其曾在河北省京縣八區,空軍1063部隊,目前安葬在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烈士陵園。 魏蘭芩(音),男,1928年生,衡水市武邑縣人。1942年1月參加革命,1950年10月犧牲于朝鮮,171師513團副排長。墓碑記載其為河北省武邁縣四區石村人,炮兵513團3營,目前安葬在丹東市烈士陵園。經走訪,墓碑上的“魏蘭芩”應為魏蘭嶺,“武邁縣四區石村”應為武邑縣東石海波村。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兩名烈士是在抗美援朝戰場負傷后,轉到后方野戰醫院醫治無效犧牲的。很多抗美援朝烈士的親屬都以為自己犧牲的親人埋骨在朝鮮,其實不然,有上萬名烈士都安葬在了國內。他告訴記者,很多烈士由于犧牲時登記的信息,是其戰友提供的,所以準確度偏低,還有些方言、口音的因素影響,許多籍貫都是音譯。另外,多年后烈士遺骨遷移烈士陵園時,原烈士墓地墳頭的木牌或丟失、或損壞、或字跡不清也是原因之一。這些因素導致了為烈士尋家難度比較大。 “我一定要去看望父親” 記者經過多方聯系尋找,10日,終于聯系到武邑縣東石海波村老人魏發起。他告訴記者,父親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聽到父親的遺骨安葬在遼寧丹東,他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這么些年,我一直在尋找父親,但始終沒有找到。要不是晚報和好心人張紅琢,恐怕在我有生之年也祭拜不了父親了。” “父親參軍時,我剛剛5歲”。魏發起說,在他的印象中,父親高大英武,他只知道父親是在運送物資過程中犧牲的,當時部隊還送來了烈士證明。他告訴記者,他一定要帶孩子們去祭拜父親,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的爺爺魏蘭嶺是英雄、是烈士。 昨日(13日),衡水民政局優撫科傳來好消息,另外一名烈士倪光波的家屬也找到了。倪光波的孫子倪海東告訴記者,他聽老輩們提起過爺爺,只知道他是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他的父親也已去世,他們在家中為爺爺建立了墓碑,并且經常去祭拜。 張紅琢獲悉兩位烈士親人找到的消息后,十分欣慰:“感謝燕趙晚報,終于幫烈士家人和他本人圓了這個尋親夢。”(記者楊東)
|
關鍵詞:烈士,尋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