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灤平縣礦業污染區3500戶村民將整體搬遷[圖]
灤平縣紅旗宜居新區二層居民樓 張帆攝
灤平縣紅旗宜居新區第一期完工的485套居民樓 張帆攝 “占地2平方公里,可容納3500戶居民的宜居新區建設工程已于去年夏天動工。今年底,首批633戶小營鄉礦區村民將搬入新區。”河北省灤平縣紅旗礦業循環經濟統籌區管委會副主任姜文華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灤平縣位于承德市西南部,總人口33萬,下轄22個鄉鎮、225個行政村,是河北省環京津的35個市縣之一,素有北京北大門之稱。該縣企業以礦業為主,2012年的財政收入達到20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于礦業。 礦山開采山體綠色植被被毀,粉塵增多;固體廢料隨意堆放,邊坡失穩;采選企業環境保護設施不完善,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工作滯后等給灤平縣環境保護帶來嚴峻挑戰。 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統一?近年來,灤平縣委、縣政府通過反復論證,舉全縣之力進行礦業整合,建立并啟動了“紅旗礦業循環經濟統籌區”,統籌區轄紅旗、小營、金溝屯兩鎮一鄉,規劃面積412平方公里。 據介紹,紅旗礦業循環經濟統籌區包括宜居新區、冶金工業園、化工產業園3大項目。其中宜居新區總投資6億元,占地2平方公里,分兩期建設。2012年6月開工,5年內將有13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3500戶共2萬礦區居民喜遷新居。 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看到,位于灤平縣小營鄉的宜居新區工程第一期的485套返遷房整體已經完工,高低錯落、整齊有序、紅白相間的數十幢樓房格外醒目。“這485套返遷房正準備進行內裝修,地板磚、洗菜盆、座便器、防盜門、吸頂燈等全部安裝到位后,小營鄉二道溝村的417處農宅戶將首批搬進新房。”姜文華對記者說。 “看著這些新房心里就敞亮,全村人都高興。”67歲的小營鄉二道溝村村民閆相林對記者說。 據介紹,二道溝村有農戶633戶、417處農宅院,半個月內簽字搬遷的就達381處。“村民都排隊等簽字。”姜文華透露,這也是該縣自拆遷史以來拆遷效果最好的一次。 小營鄉是灤平縣礦業集中區,礦山開采帶來的污染較為嚴重。姜文華說,礦區和居民區分離的方式既能讓居民告別污染,又可以把礦產引入循環業發展。 宜居新區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出資、出讓方供地、政府回購返遷的方式。新區戶型規劃按照農戶的意愿,分為單層、雙層和多層三種,搬遷戶可以自行選擇貨幣補償或產權置換的方式。閆相林告訴記者,自己有兩處農宅房,此次置換了一套雙層戶型樓房,共300平米,此外還剩下幾十萬元現金。 姜文華說,為解除村民后顧之憂,統籌區制定實施方案。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給付100元養老金,每戶每年給予1000元交通補助費,土地由企業租用,搬遷戶優先到受益企業打工。 對于以后將如何減少礦山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灤平縣環保局局長孫延旭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目前,該局正在開展以非法排污、超標排污、惡意排污為重點檢查對象的“三查”行動。“對非法排污企業堅決做到全部取締;超標排污要通過整治使其達標排放;惡意排污企業要嚴厲打擊,予以處罰、曝光、關停。” 同時,要求鐵選企業正常使用、維護破碎車間除塵設施,進一步對破碎車間進行封閉,最大限度降低粉塵排放,加大運輸道路灰塵的清掃和灑水降塵。 近日,灤平縣副縣長趙繼成也帶領環保、安監、水務等部門官員,沿著小營鄉伊遜河段進行視察,決定對小營鄉伊遜河段采取清淤措施。“目前正在制定清淤規劃,待天氣轉暖,將立即著手劃段清淤,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孫延旭說。 “給你一片藍天綠地,讓你看到清水。”灤平縣政府對礦區居民的承諾即將兌現。姜文華表示,搬遷新區后,礦區居民將告別污染,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
關鍵詞:村民,搬遷,灤平縣,礦業,污染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