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都扶貧攻堅淶源縣 合作社經營趟出產業脫貧路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加大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力度。”“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 作為“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重點縣的河北省淶源縣,全縣共285個行政村,而這其中,貧困村達189個。 如今,該縣通過兩年時間,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之路,鼓勵農村成立合作社,扶貧辦集中投放資金,集中發展養殖、種植業,改變“輸血扶貧”的現狀,實現“造血扶貧”。 在南石佛村西南山腳下,由該村合作社建立的養驢場已初具規模,經營也漸漸上了軌道 農民視角 “我要把驢養好,讓大家有個好分成” 河北淶源縣南石佛村的賈詳,因曾在生產隊當過飼養員,2011年,被村民一致推薦聘請為該村養驢場的飼養員。現在,賈詳每天的工作就是到該村西南山腳下的養驢場忙活,不僅一身所學有了用處,還能靠自己的技術讓村民們“掙錢”。“大家信任我,聘我為飼養員,每天還給開著70元的工資,我就應該把驢養好,將來讓大家都能有個好的分成。” 人家養驢都是為了自家忙活,怎么賈詳所在的養驢場還有分成,還能推薦聘任? 原來,之前淶源縣扶貧辦曾幫著一些村搞養殖致富,花錢買驢發給村民。然而,有的村由于村民不懂養殖、責任心不強,造成發給村民的驢越養越瘦,有的還生病死掉。 對此,2011年,淶源縣扶貧辦出資,從張家口購買了一批驢發放到一些貧困村。其中,南石佛村把驢領回來后,并未像其他村那樣把牲口分發到各戶,而是成立了農村合作社,村民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建養驢場集中養殖。 因為財力、人力集中,現在該村已有200頭驢、50頭牛,在附近很有名氣,經營也漸漸上了軌道。 “有了后續資金,辦華北最大養驢場” 看到現在的經營現狀,沒有人會想到當初組建合作社還遇到過麻煩。據該村黨支部書記李銀利說,集中養殖需要基礎的牲口圈舍,當初決定成立合作社時,建圈舍的錢如何解決,成了棘手的事兒。 后來與村民商量,每戶先交納500或1000元的入社資金。這樣,既考慮到了大家的承受能力,又能解決建牲口圈舍資金缺口的問題。最后,全村253戶,一致贊成此法。如今,每戶都是養驢場的股東。 不僅這樣,南石佛村合作社還制定了章程,建立了臺賬,成立了監委會,養驢場的每一分錢都受監委會監督。其中規定,每一股東,每年向養驢場義務交納2畝地的玉米稈作為牲口飼料,如未交納者,最后從應分紅利中扣除。這種集中養殖、村民入股、集中管理的養殖模式,經過兩年時間,已初具規模。 如今,李銀利每天都要到養驢場去轉一轉,看有沒有驢生病了,遇生病就趕緊向該縣畜牧局的專業人士求救。村民與李銀利開起玩笑來都稱其為“驢書記”,這與他對驢的情感分不開。 現在,李銀利還在腦海里大膽構想了一個藍圖——目前僅有200頭驢,多數都已懷著小驢駒,產下小驢駒后也養起來,三至四年間,不賣一頭驢,扶貧辦給了后續扶持資金后,再買些驢,爭取建成華北最大的養驢場。 部門說法 組織部長親抓扶貧力度大 扶貧辦是政府的職能部門,應由政府一名副縣長分管。在淶源縣,組織部長也親抓扶貧工作。 在淶源縣扶貧攻堅指揮部里,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組織部長任副指揮長。淶源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志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12年7月,縣委書記與他親談,除了抓好全縣組織工作,另委以重任——抓扶貧。 王志乾下基層調研兩個月后,發現扶貧存在一些問題——扶貧力量分散,各部門單干;扶貧辦職能、領導力量較弱;過去從均衡方面考慮,扶貧資金分配上如撒鹽。 為此,該縣特從縣政府各科、局抽調專人,進駐淶源縣扶貧攻堅指揮部集中辦公。扶貧中遇到哪個口的事,有相應的科局人員對接。每周,扶貧攻堅指揮部都召開扶貧調度分析會,遇到什么問題,當場研究,當場拍板解決。 王志乾介紹,淶源縣扶貧攻堅指揮部,無論成立規格,還是領導力量都很高,已成為一個常設機構。扶貧攻堅指揮部一些科員認為,組織部本身管干部,組織部長抓扶貧,應該說力度更大。 如今,淶源縣探索著改變過去扶貧資金面面俱到的狀況,實施集中投放,鼓勵農村成立合作社,全民參與搞養殖或種植產業,讓村民共同脫貧致富。 另外,把基層黨建工作也與扶貧結合起來,組織部門把村里帶頭致富的能手,作為優先吸收入黨的對象,確實各方面都優秀的,建議加入村干部行列。 逐步完善合作社延伸服務 王志乾還說,在鼓勵農村成立合作社,搞產業發展的同時,他也在思量著另一個問題,將來大面積的合作社成立后,還必須加強對合作社的監管、科學指導。否則,易造成賬目混亂、個人獲私利。 為此,淶源縣完善供銷合作社延伸服務,對農村合作社的運營、賬務、營利,及時跟進,幫助合作社建立規章制度,對賬目、營利進行監督,防止個人從中獲私利。 王志乾分析認為,成立農村合作社發展產業,村民加入合作社需交納相應的社費,這部分錢可以用于合作社基礎建設。這樣一來,可以把民間閑散資金集中起來。而且改變過去扶貧把樹苗和牲口分發到各戶的情況,改由合作社集中統一搞養殖和種植,能更好地把村民解放出來,還可外出打工掙錢。 “社員”期望 “希望養驢場能做大、做強” “現在人民的健康意識高了,食用驢肉的人越來越多,期待將來能賣個好價錢。”今年57歲的南石佛村民李興果,說起該村的養驢場,笑得一臉燦爛,他說,現在最希望的就是把養驢場做大、做強。 “就如我們村支部書記說的那樣,爭取辦成華北最大養驢場,讓外邊都知道我們南石佛村。”李興果說。 “期待‘社員’能有個好分成” 而66歲的齊雙志,則期望農村合作社能發揮好作用,帶領全村人致富。“希望能騰出更多的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掙錢。”齊雙志邊操持著手邊的活計,邊對記者講。另外,齊雙志還期待著合作社能為社員管好每一分錢,爭取讓社員們將來都能有個好的分成。-文并攝/本報記者李英強 編后 扶貧,不只是給錢那么簡單 近些年,不少貧困地區“得到大筆資金支持、卻不知如何花”的現實情況屢有報道。不少人一聽到“扶貧”二字,最先想到的也是給錢、給物兩個“大招”。 扶貧到底該怎么扶,扶貧的錢到底該怎么花?不少地區的先進經驗告訴我們,原始的“輸血扶貧”并不足以讓農民“富口袋”,溫飽問題易解決,后續發展之道卻不是一朝一夕能“趟”出來的。 要避免當前扶貧“重給錢輕制度”的弊端,必須轉變思維,將扶貧當作一個系統工程去做——產業扶持、技術支撐、人才引進、基礎設置建設、后代教育跟進。這樣,不僅能將扶貧由“輸血”轉為“造血”,還能解決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的問題,讓扶貧可持續發展。
|
關鍵詞:扶貧攻堅,環首都,淶源,脫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