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棗創造大產業 三兩人家十萬樹金絲小棗產滄州
“春分已過是秋分,打棗聲喧隔壟聞。三兩人家十萬樹,田頭屋脊曬紅云。”清朝詩人王慶元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滄州金絲小棗喜獲豐收的場景。 滄州金絲小棗生長在華北平原東部黑龍港流域,集中產區———滄縣60萬畝金絲小棗遍布京杭大運河西側。據研究,滄州金絲小棗原生種棗是由酸棗演化而來,酸棗古代稱棘,棘性喜溫,耐瘠薄,抗鹽堿。《詩經》中有“園有棘,其實之食”和“八月剝棗”之句。公元前3世紀,《廣志》中記載:“有弱枝棗甚美,禁之不令人取,置樹苑中。”可見,滄州先民“選取好味者留栽之”,經過一代代篩選,培育出味道鮮美、果肉豐滿的定型棗樹。南北朝時賈思勰《齊民要術》(公元6世紀)有:“樂化棗,出青州,豐脂細核,多膏,肥美為天下第一,相傳樂毅破齊時,從燕來齊所植也。”(春秋戰國時滄州屬燕國)。《三國·魏志》有:“冀州戶口最大,又有桑棗之饒,國家征求之府。”(三國時滄州屬冀州),這說明當時滄州已廣植棗樹,棗已成為重要的產業和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 悠久的栽培歷史,優良的品種品質,無不與這里的自然稟賦息息相關。 自然條件優越。滄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春早、夏澇、秋爽、冬干已成規律。常年降水量在550mm-700mm之間,主要集中在6、7、8三個月,年平均氣溫12.5℃,年日照2904小時,風速3.3m/s,無霜期200多天,適宜棗樹生長。 水土質量優良。滄縣地勢低洼、多坑塘,歷史上曾為黃河故道,沉積了大面積黃河淤積潮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上松下實的特點很適合棗樹吸收水分和氧分,使棗果含糖量高,品質非常優良。省果桑花質量監督檢測站的產地環境檢測,其水樣檢測、土樣檢測、大氣檢測等各項污染指標遠遠低于國家標準,具有良好的生產綠色果品的生態環境。 |
關鍵詞:金絲小棗,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