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南水北調為生態和農業“補水”
我省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7,地下水年均超采53億立方米左右,而最缺水的就是生態環境以及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村、農業。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盧曉光提交提案,建議多措并舉充分利用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我省生態和農業“補水”。 全省地下水年均超采53億立方米 盧曉光委員指出,河北省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07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7,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極度缺水標準”。河北也是全國少有的沒有過境(入境)大江大河的省份,客水資源嚴重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位于海河流域上游的山西省用水量增長較快,河北入境水量會進一步減少。 他說,目前全省地表水過度開發,地下水年均超采53億立方米左右,全省深淺層地下水累計超采量已超過1400億立方米,引發了河湖萎縮、地下水超采、入海水量不足、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盧曉光委員進一步指出,通過超采地下水、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維持經濟發展,是目前河北的省情、水情,而缺水的承受主體主要是缺乏代言人的生態和環境以及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村和農業。 南水北調應多為農業及生態供水 解決河北缺水問題,盧曉光委員建議南水北調工程達效前、或者在漢江豐水年,要加大南水北調流量,多為河北供給農業和生態水。 他說,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分配河北水量30.4億立方米,即使全部充分利用,也不足以彌補現狀嚴重的地下水超采量。到2020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和東線二期工程全部按照規劃實施,全省依然需要超采24.5億立方米地下水維持,生態環境惡化態勢依然不能遏制。“綜合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建設進程、水源切換等各方面因素,預計該水量全部用于城市需要3—5年的時間,這個時期南水北調工程水資源已可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盧曉光委員說,充分利用總干渠沿線交叉河流和灌溉渠道,將其配置于山前平原農業和水環境可以直接補充地下水,也能直接或間接緩解農業缺水問題。 制定優惠水價解決農業、生態缺水 盧曉光委員指出,國家在決策南水北調主體工程的管理體制時,提出了企業化管理的要求,如果水價太高,生態、農業這些用戶根本無法承受。因此,他建議國家在制定南水北調工程管理政策上,要在公益性用水上出臺相應的政策,真正解決受水區以農業和生態缺水為主的問題,而不是僅將目標鎖定在調水工程取得的直接財務收入上。“國家必須制定優惠水價政策和管理機制,確保江水調得來、用得上、用得好。”他說。 南水北調工程應加大財政投入 盧曉光委員還指出,南水北調工程表面上是以城市供水為主,實際上主要是替代地下水的開采,改善地下水生態環境,其公益性非常明顯。因此,該工程不宜像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項目那樣,大量采取市場融資的方式。“因為大量市場融資會造成未來巨大的運行成本,水價過高,對于用足用好江水和順利實現地下水的壓采非常不利。”他說,河北配套工程建設任務巨大,投資達到了600億元,為此建議國家財政要對河北配套工程給予大力支持。 盧曉光委員還建議,國家適時研究在海河南系平原建設外調水高標準灌區,通過加大南水北調中線、東線和擴大河北引黃工程,利用長江水或黃河水,實現適時灌溉引水,既可以實現糧食增收,又可以替代現有農業超采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環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派記者 王麗)
|
關鍵詞:農業,南水北調,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