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三環路綠化提檔升級
目前各縣(市)區正在緊張的進行綠化占地的協調、綠化資金籌措和落實、綠化苗木的準備等各項工作 創森知識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圍內形成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城鄉一體、穩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規定標準并經國家林業局批準授牌的城市。 2012年國家林業局最新發布的《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總指標共有40項。其中,定量指標有市域森林覆蓋率、新造林面積、城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區地面停車場綠化、村屯綠化、道路綠化、義務植樹等22項;定性指標有森林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旅游、科普場所、科學規劃、檔案管理等18項。 2004年至2012年,全國共舉辦9屆“城市森林論壇”,已授予貴陽、成都、沈陽等41個城市為“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我市自2009年正式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大力實施了主城區綠化、環城綠化、綠色通道建設、太行山綠化、農田林網建設、村屯綠化等一大批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工程,城鄉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按照規劃,我市將于2014年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指標。 山區、平原、丘陵果林兼宜全覆蓋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幸福美麗石家莊,不僅要由點線綠化還要在山區、丘陵和平原區開展大范圍的植樹造林活動,推動全市森林覆蓋率的明顯提升。 近年來,我市造林綠化工作按照統一規劃、集中治理、重點突破的原則,堅持重點工程造林與全民綠化相結合,生態建設與農民脫貧相結合的原則,全面實施了太行山綠化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中央財政造林試點、封山育林、平原農田林網、村莊綠化等基礎性綠化工作。西部深山區以封山育林,恢復自然植被為主要手段,努力構建西部的生態屏障;山前丘陵地區突出發展核桃、大棗、板栗等樹種,建立干果經濟林帶;東部平原地區依托滹沱河、沙河、木刀溝等五河流域以及農村道路、河流、村莊等,大力發展綠色通道、農田林網、村莊綠化。“十二五”以來,全市完成重點工程造林15.8萬畝,新封山育林8.5萬畝,封山育林續封200萬畝。2013年將繼續以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重點綠化工程為重點,完成人工造林5萬畝、植樹307萬株,封山育林新封12萬畝。建成1000個綠色村莊示范村,植樹100萬株。 太行山綠化工程。太行山區是我市的半壁江山,區域總面積1442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60.9%,是我市的生態屏障和水源地。1993年為進一步改變太行山區貧困面貌,改善山區生態環境,國務院批準太行山綠化工程列為我國林業建設重點工程。啟動以來,我市把太行山綠化與改善山區生態環境相結合、與山區綜合開發相結合、與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深山遠山突出發展生態林,建立生態屏障,淺山丘陵建設經濟林基地。突出抓了片麻巖開發、酸棗接大棗、百萬畝封山育林、飛播造林四項大型造林綠化工程。按照“數村一品(樹種)、數鄉連片、規模開發、區域發展”的原則,全市形成贊皇大棗、平山核桃、元氏石榴、礦區香椿、甜柿等一批各具特色經濟林基地。“十一五”期間,完成人工造林38.5萬畝,飛播造林15萬畝,封山育林88.1萬畝。山區的植被蓋度由1994年的0.55提高到現在的0.75,森林覆被率由1994年的22%提高到目前的30%。人們普遍反映:山區丘陵確實樹多了、山綠了,山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和提高,山區縣(市)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太行山綠化工程的實施,為山區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加快了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3年,太行山綠化工程繼續按照生態建設與農民脫貧致富并重,人工造林與封山育林相結合,發展與保護并舉的工作思路,全年規劃完成人工造林8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突出抓好集中連片、規模化造林。大力發展“千畝片”、“萬畝片”、“生態經濟溝”等規模化造林,集中連片,形成各具特色的林果產業基地。同時大力推廣容器育苗造林,專業隊造林等,不斷提高造林質量。 退耕還林工程。我市自2002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是國家啟動實施的一項重大生態綠化項目。到2013年,全市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88萬畝,其中退耕地還林42.3萬畝,人工荒山荒地造林88.25萬畝,封山育林57.45萬畝。工程覆蓋19個縣(市)區,涉及15.4萬個農戶。其中退耕地造林涉及13個縣(市)區,1709個村,退耕農戶12.6萬個,累計營造生態林117.82萬畝。退耕還林工程啟動實施以來,享受國家退耕還林補助資金6.85億元,退耕農戶戶均享受政策補助5147元。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不僅使工程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且也使所涉及的農戶得到巨大的實惠。 封山育林工程。封山育林不僅投資少、見效快,而且可以形成喬灌草、多樹種、多層次的植被類型,能夠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人工造林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和系統穩定性,是加速荒山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措施。從2003年開始,我市選擇地處交通干線、水庫周圍、旅游景點以及生態脆弱地區的200萬畝宜林山場,做為全市封山育林的示范區域,實施了“石家莊市百萬畝封山育林示范工程”。大力推廣“牛羊下山、柴雞上山、封山禁牧、護林防火”的工作措施。引導群眾改變傳統的散養放牧方式,向舍飼圈養型畜牧養殖方式轉變;鼓勵農民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發展柴雞養殖業、林下藥材種植等生態種養業。通過幾年的封山封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西部山區植被明顯增加,多年的荒山開始變綠,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土壤蓄水、涵養水源能力大大提高。山區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恢復。農民通過柴雞飼養、養蜂等林下產業發展,增加了收入。同時豐富的森林資源也帶動了全市森林旅游業的發展。 |
關鍵詞: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石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