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時傳祥”一天挑糞400公斤
-吸污。 日前,國家住建部對全國332名環衛工人授予“全國優秀環衛工作者”稱號并表彰,河北省共13人獲此殊榮。滄州新華區廁所管理站58歲的清掏工薛福利,不僅是滄州市惟一獲獎者,也是河北獲獎者中年紀最大的一位。昨日(11日),記者跟隨剛剛從北京領獎回來的老薛,當了一天清掏工,化糞池的味道讓人終生難忘。而老薛卻在這個崗位上干了30多年。 目擊凌晨4點工作開始 凌晨4點,當整座城市還在熟睡,滄州新華區公廁管理站公廁清掏、吸污工作負責人老薛,已經和三位同事整理攜帶好長柄舀勺、扁擔、糞桶、手電等工具,開始了每天的工作。這次,多了一位外行——記者。 “我是上個世紀70年代來到環衛的,干廁所清掏每天就是跟廁所和化糞池打交道。你看這小鏟子、細鋼絲鉤子等等專用工具,都是我跟大伙兒自己制作的,外邊兒根本買不著,但是好用。”老薛一一向記者講解著專業工具的使用。 一天要挑400多公斤糞便 4點45分,記者與掏糞師傅們來到了王家胡同深處的一處旱廁。在廁所外就可以聞到一股股沖鼻的臭味。老薛將兩個糞桶放入旱廁內,然后用長柄舀勺,一勺勺將糞便舀入糞桶內,他的動作十分熟練,不到5分鐘,這個旱廁就清理完畢,兩個共40公斤的糞桶基本裝滿了。老薛用扁擔將兩只桶挑起來,順著胡同回到糞罐車前,舉給車上的傾倒工,由傾倒工再將糞便倒入罐中。不小心,糞液濺到了老薛臉上,雖然沒吃早飯,記者也忍不住有些反胃。老薛抹了抹,“嘿嘿,常事。這個胡同太窄,車進不來,只能人工清掏,新華區這樣的旱廁有20個呢。”老薛說一輛車可以裝1噸糞便,每個師傅每天就要挑10擔,也就是400多公斤。 5點30分,掏糞師傅們放下工具,坐在路邊喝口水,吸根煙。“干著這么臟累的活,家里人嫌棄嗎?”記者問。今年58歲的朱師傅說:“前幾天我去村里的澡堂洗澡,大家一看見我就都走了。老板讓我晚上10點以后再去,不然沒法做生意。” 7點30分,20多個旱廁清掏完畢,師傅們都像從水里撈出來似的,坐在三輪車上,風吹在濕透的棉衣上,57歲的朱師傅有些發抖,“我們要趕在居民們上廁所之前完成工作,所以無論春夏秋冬都是3:30上班。冬天太冷,夏天太臭,可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習慣了沒啥。”班長郭師傅說得輕描淡寫。 那味道讓人終生難忘 忙完了旱廁,老薛從8點開始安排吸污車對轄區的近100座公廁進行清理。比起人工清掏,吸污車的工作相對干凈、輕松。但是當老薛掀開化糞池蓋子的一瞬間,一股惡臭撲面而來,不僅是臭味,還夾雜著很多說不上來的味道。在化糞池邊站了5分鐘,記者已經被熏得惡心,流淚。 同行的管理站劉書記也是位女同志,卻一直在現場忙活。“去年最冷的時候,5輛吸污車的出糞口都被凍上了,貯糞罐里沉淀的糞便、泥沙等也結成了一層冰。老薛鉆進貯糞罐清理。罐口和罐內空間都較小,人不能站立,他只能趴在罐內用小鐵鍬一點一點地鏟。貯糞罐內積累的怪味混合著氨氣把老薛熏得兩眼通紅,只能每隔七八分鐘伸出頭來換一口氣,快60歲的人了,我們心疼啊。”劉書記說著眼圈有點紅。 “老薛了不起,”在跟隨老薛清掏的一天里,這是記者聽到居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在大北莊社區,張奶奶告訴記者:“不光是廁所的事兒,誰家下水道堵了,只要一個電話,老薛肯定來幫忙,大家都叫他和他的同事110清掏隊。” 心聲 最怕大家不理解不配合 直到下午4點,薛福利才有空坐下來和記者聊聊,“清掏工作再苦再臟再累我也不怕,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的不理解和不配合。”薛福利說,個別居民習慣把垃圾倒入公廁,甚至還在化糞池里撈出過動物的內臟、碎玻璃。“這些東西極易造成管道堵塞,”為此,我專門制作了小鉤子,但是有時候一些舊布條、塑料等把管道塞得嚴嚴實實,清掏工就只能跳到化糞池中,用手把布條拽出來。所以我也想通過報紙,呼吁大家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不要再把垃圾倒入公廁,這樣我們的勞動強度將大大降低。" 希望兄弟們能多掙些錢 “掏糞工作總要有人去做”,采訪中,這是老薛和他的伙伴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原來我們站一共6個清掏工,后來有走的有生病的,現在就剩3個人了,”老薛說每個清掏工的月工資是1710元,“我是固定工,每個月2400,每年只有大年初一能休息一天。聽說住建部正在討論提高清掏工的待遇,要是兄弟們能多掙點錢就好了。”采訪最后,老薛告訴記者:“我在這個崗位上干了30多年,還有兩年就退休了。這個崗位太平凡,我一輩子沒干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兒。沒想到掏著掏著糞還上了報紙,嘿嘿。”文/圖記者姚文靖
|
關鍵詞:挑糞工人,勞模,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