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植樹 能否擋住風沙路
-截至2012年,我省沙塵天氣呈波浪式遞減趨勢。(省氣象部門提供) 近十年來我省沙塵影響范圍呈波浪式遞減趨勢 每年的植樹節前后也正是我省風沙肆虐的時期,特別是自2月28日以來,我省已經歷兩次大范圍的大風揚沙天氣,部分縣市還出現了沙塵暴。有人不禁疑惑,我省沙塵從何而來,植樹造林能否有效阻擋住風沙、遏制沙塵暴,為此,記者昨日(11日)采訪了我省林業、氣象等部門專家。 張家口壩上高原 是風沙南下的必經之路 “河北是全國土地沙化最嚴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防沙治沙重點地區。”昨日,省林業廳治沙辦副主任馮長紅介紹說,我省現有沙化土地3188萬畝,占總面積的11.3%。在我省的11個地市中,張家口又是沙化和荒漠化程度最高的地區,面積占到全省的52.1%,其中河北省的極重沙化面積全分布在張家口,并有1000多萬畝荒山、荒灘草坡需要綠化治理。 “張家口的壩上高原東部與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毗連,西部與黃土高原接壤,是風沙南下的必經之路,大風將大量沙塵攜帶到該區域,使壩上地區變為嚴重積沙區,是形成京、津、冀沙塵天氣的主要沙塵源地之一。”馮長紅說,在張家口壩上地區有句農諺,“壩上一場風,年始到年終,春季刮出山藥籽,秋季刮出犁底層。”由于這個地區常年盛行西北大風,一年中6級以上大風日平均在35-80天,最大風速可達30米/秒,土壤中的微小顆粒隨大風飄移。 今年2月28日發生在我省的大風揚沙天氣的傳輸路徑,正是從我國的內蒙古經由張家口進入我省,一路向南橫掃京津冀。 十年風沙治理 沙塵天氣逐年減輕 張家口作為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實施地,從2000年開始大力推進生態工程建設,至今已有10余年。昨日,張家口市林業局負責人張建國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張家口市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20.4%增加到31.6%,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1750萬畝,實現了“三畝張垣地,一畝是森林”。 與上述數據形成鮮明對應的是省氣象部門提供的一份示意圖,自2000年以來,我省出現沙塵天氣的氣象監測站點數量呈波浪式遞減。其中2012年出現揚沙和浮塵的站點數為近20年來最少,出現沙塵暴的站點數處于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氣象專家表示,樹木可以涵養水源,改善地表植被狀況,減少土地沙化,還可以阻擋風沙,過濾空氣。張家口的千畝森林猶如一座“綠色屏障”,為京津冀擋住外來的風沙。 據馮長紅介紹,近5年來,我省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建設,完成防沙治沙1623.7萬畝,實現了沙化土地由擴展到縮減的歷史性轉變。據全國第四次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監測,“十一五”期間,河北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分別減少417.3萬畝和270.3萬畝,減少面積分別位居全國第1位和第2位,沙區生態狀況明顯好轉。 義務植樹1億株鎖住本地沙塵 今年是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開端之年,據了解,張家口市今年將完成造林綠化135萬畝,重點實施七大工程,把“綠色屏障”織得更密、更寬、更長。 其中包括,在沿內蒙古自治區邊界和沿壩山地實施沿邊沿壩山地生態建設工程30萬畝;在官廳水庫、黑河、白河、紅河、桑干河、清水河集水區實施“一庫五河”集水區生態建設工程10萬畝;在懷安縣、赤城縣、崇禮縣、蔚縣、宣化縣、下花園區、涿鹿縣等礦區縣植被恢復造林5萬畝等。到2020年,全市有林地面積將達到2050萬畝,森林覆被率達到37%。 此外,今年我省將完成義務植樹1億株,總造林420萬畝。省林業廳鼓勵各地把居住小區、單位庭院、主次街道、休閑綠地、城郊接合部作為義務植樹場地,建設宜居城鎮,鎖住本地沙塵。到2015年,全省共完成造林2100萬畝,森林面積達到87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使沙塵天氣明顯減少。記者冬子
|
關鍵詞:植樹,沙塵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