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河北聲音:委員呼吁提高戶籍改革含金量
報告摘錄: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 委員觀點:提高戶籍改革后落戶人員的戶口含金量,讓戶籍改革真正落到實處,讓落戶的人口能享受到城鎮戶口的待遇。 代表觀點:農民工在付出勞動的同時,希望換來尊重和福利就業的具體待遇,尤其是在廉價租房,子女就學方面。 新聞內存 河北已辦理230萬居住證 6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有關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提案辦理協商會時表示,正力爭盡快頒布實施居住證管理辦法,通過建立實施居住證制度,使得長期在城市工作并連續居住、參加社會保險的流動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戶。具體而言,將以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連續居住年限、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等為主要指標,為長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公民打通落戶政策通道。 記者從河北省公安廳戶政處獲悉,從2012年3月1日起,《河北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施行。運行了多年的“暫住證制度”被“居住證制度”所取代。根據《規定》,河北推行的居住證持有人不但可申請保障房還可以實現子女入學等12項權益。截至2012年底,河北已辦理居住證230多萬。 此次公安部負責人提及,公安部還將配合有關部門推進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關的土地管理、社會保障、教育管理、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積極參與國務院《城鎮化發展規劃》的制定,并將按城鎮化的總體規劃安排,配套制定戶籍制度改革規劃和實施意見。 委員代表建議: 提高身份信息含金量 黃明還介紹,2010年至2012年,我國共辦理戶口“農轉非”2500多萬人,為前三年的2.2倍。2012年中國非農業戶口人口所占比重已經達到35.29%。 所謂“農轉非”,即從農業戶籍轉為非農業戶籍,也是通常理解的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黃明也坦承,當前戶籍制度改革過程中遇到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譬如,“完善戶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保護農民權益”、“剝離戶籍制度的福利分配功能”等。 郭廣昌委員來自浙江,是復星集團董事長,他提出,戶籍改革重要的不是叫什么名字,而是身份信息的含金量,即改革后的戶籍政策能帶來的各種福利政策,享受的城市待遇,既能體現公平也能體現和諧。 王文忠代表來自棗強縣芍藥村,在擔任該村的黨總支書記前,也有過外出打工的經歷。他認為,農民工進城打工,最希望能在付出勞動的同時得到尊重以及享受城市人口待遇,“農民工也是納稅人,希望城市的福利和就業機會,能適當地向農民工提供,讓務工的人更好地為城市服務。” 代表呼吁: 有便宜房子租,孩子能上學 原籍邯鄲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振波,2008年作為全國優秀農民工,已落戶上海,此次作為上海團的人大代表接受家鄉媒體的采訪,周振波很激動,“我也是農村出來的,打工這些年,最能體會在外務工農民工的心情,在一線大城市打工,人人都有房子是不現實的,再說,咱打工幾年還會回到老家,可在外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上海青浦區就建了兩個職工家園,廉價租給外來務工人員,解決了少部分人的住宿問題。”周振波代表也提出,“兩個職工家園不能解決上海所有務工人員的住宿問題,是不是可以引入其他社會力量建設這樣的住宿區域,更好地解決打工人員住宿的問題。” 周振波代表還呼吁,希望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真正實現城鄉的教育公平,“很多務工人員外出打工,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讓孩子受教育,而現實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就學還不是想上就能上的。”“我們得承認,農民工進城,確實給城市創造了很多的美好,也希望城市可以在自己承受范圍之內,給農民工基本的生活保障,讓打工的安心打工,更好地建設城市。”周振波代表說。(特派記者白云 ) |
關鍵詞:全國兩會,戶籍改革,落戶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