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并學校當聽群眾心聲
近年來,隨著國家投入不斷加大,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但個別地方也出現了不符合當地實際的盲目撤并學校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并要求“必須把這些錢用好,讓人民滿意。”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認為,學校的撤與并,都應該建立在更好地滿足群眾教育需求的基準點上進行。 明確“教育半徑”,別讓孩子的時間都花在路上 “我們村的幼兒園最近就被撤掉了,每日接送28個孩子讓家長們叫苦不迭。”全國人大代表、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鎮肖營子村黨支部書記金春梅說,“和城市不同,在青龍這樣的山區縣,幾里之遙都會讓孩子的求學之路艱辛不少。”“使用合格校車接送學生一時間還難以實現全覆蓋,而對于生活能力較差的低齡學生而言,寄宿制學校也并非最佳選擇。”金春梅認為,撤并學校當聽群眾心聲,盡可能保障幼兒和小學生就近入園、上學,避免孩子在路上花費過多時間精力。 目前,我省正著手制定新的縣域內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規劃方案,在新方案出臺前,我省將暫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并。“中小學布局調整政策的制定,是建立在農村出生率下降、入學數量逐漸減少等客觀條件上的,但應把握適度的原則。”全國政協委員、省文化廳廳長張妹芝認為,布局調整應兼顧到低齡兒童教育需求,減少親情缺失和上學不便帶來的影響。“新的布局調整規劃應制定更為明確具體的標準和要求,杜絕學校撤并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第二中學校長邵喜珍建議,應當進一步明確農村學校布局的“教育半徑”,對幼兒園、小學、中學所覆蓋的招生范圍的最遠距離作出要求。“比如要求小學的教育半徑不能超過1.5公里,那么地方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更容易把握。當然,這一標準的制定要經過充分論證,建立在讓群眾滿意的基礎上。” 提升教育質量,讓“好上學”和“上好學”兼得 “僅以硬件好壞來衡量教育質量高低有失偏頗。”全國人大代表、廣平縣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冷繼英認為,個別地方不科學撤并的背后,潛藏的是對教育規律的忽視和“求新求大”的功利心態。“個別地方對中小學達標、評估不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只有重點校、中心校才受到關注,規模小、位置偏僻的學校被長期冷落,為方便少數學生求學設置的教學點更是得不到應有重視。”金春梅認為,這就迫切要求地方政府轉變辦學理念,把著力點從“建教學樓、修操場、打造名校”,轉移到全面提升區域內教育質量上來。“農村地區優質師資依然十分匱乏,即便是一些硬件水平很高的學校,也面臨著優秀教師、專業課教師缺乏的情況。”冷繼英認為,求學根本上是求師,必須多在師資、管理等“軟件”上下功夫。 冷繼英認為,教育經費不僅要在學校硬件建設上舍得投入,更應該拿出一定的經費用于教師隊伍培訓。“誰說好上學和上好學不能兼得?”冷繼英建議,應通過進一步實施“特崗計劃”等方式,提升偏僻學校和教學點師資水平,讓那里的孩子可以同樣享受到高質量教育。 |
關鍵詞:撤并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