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河北省“城鎮化樣板村”保定市西高莊村
晨光熹微。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梧桐樹,打在家住西高·潤生園小區的林福泉家窗戶上。身為西高莊村村民的林福泉今年已有72歲,他睜開蒙眬的雙眼,推醒了身邊的老伴說道:“今天秧歌隊改在上午排練了。” 西高莊村,1986年開始創建自己的企業,讓農民向產業工人轉型,2006年開始新民居建設,讓農民搬進統一的樓房。到現在,孩子上學有補貼,老人生活有保障,村民人人能登大舞臺,唱歌扭秧歌當“明星”。 近日,記者到西高莊村親身探訪。在這個位于保定市區東南的村子里,人人用笑容向記者證明,西高莊村走的這條城鎮化之路,讓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西高莊村城中村改造前,路窄,民居還是一色的磚瓦房 民居改造后,村民搬入了統一建設的樓房小區中,小區內綠蔭環繞-供圖/西高莊村黨支部 村民視角 “我們住的和城里一樣” 保定市南市區楊莊鄉西高莊村村民林福泉,已屆古稀之年。早上,他叫醒了老伴,告訴她去村里秧歌隊的排練時間,便開始收拾家里的大小瑣碎事兒。 別看是在農村,林福泉家住的也是樓房,生活上和城里一樣。 據林福泉講,2006年開始,村里進行新民居建設,整個村子建成了一個小區。小區里,綠草如茵、環境美得不得了。不僅這樣,村里還給建健身場所、文化活動場所。 “不用種田,村里的吃喝、福利也都很好。”林福泉說,1986年開始,該村實施村民退休制度,現在,他每月至少可領800元退休費,每年村里還出資讓老人們出去旅游,做體檢。“不止這樣,過生日、紅白喜事,村里都有補貼。” “不出村,也有好工作” 老有所養,為年輕人減輕了負擔。同時,在西高莊村,年輕人也能有所作為。 臨近中午,收拾完家里的事兒,林福泉受鄰居所托給鄰居女兒——在“亨佰麗(義烏)小商品批發城”上班的史紅仙送飯。 林福泉說,這個“亨佰麗(義烏)小商品批發城”可不是一般的單位,是村里的產業,投入運營后,為不少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除了這個批發城,聯盟線材廠、超達酒店、社區服務中心、超達老年護理院也是村屬企業。“只要你想上班,村里就給提供機會,退休的老人想謀個活兒也給安排,畢業的學生就更是搶手,只要回村就沒有‘失業’機會。” 據悉,現在該村的固定資產超3億元,每年有近千萬元的盈利,村辦企業為脫離了土地的農民,提供就業機會。 部門說法 失去土地產業開始轉型 據保定市南市區委常委、副區長穆希君介紹,上世紀70年代,隨著保定地區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西高莊村的大部分土地被征用,農民面臨著沒有土地耕種的局面。在穆希君的印象中,那時候的西高莊村人均只有幾百塊錢的收入,并且村集體在外還有債務十多萬。 “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隨著王煥榮等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臺,才開始改革。”穆希君說,1986年西高莊村建起第一家工業企業——聯盟線材廠,隨后創辦10家集體企業,為村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村民也開始從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 在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村“兩委”積極鼓勵和扶持村民發展個體經濟,逐步形成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集體帶動個體的經濟發展格局,徹底改變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 下一步將實行股份制改革 保定市南市區楊莊鄉鄉黨委書記李力說,西高莊村富裕了,城中村改造的問題隨之而來,在王煥榮等人的努力下,新民居建設非常成功,但這之后,王煥榮還提出了精神建設的問題,依據村民日常生活需要成立了若干“興趣”、“幫扶”小組,豐富精神文化,拉近村民的距離。 過去成績非常之多,面對未來,現在仍任西高莊村黨支部書記的王煥榮表示,下面就是要解決分配的問題。“股份制勢在必行,只有解決好了分配問題,村經濟發展才能長久,這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 村民期望 “希望村干部這棵樹,一輩子靠得住” “我生在西高莊村,長在西高莊村,年輕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離開過村子,我在市里有房,住房條件也不差,但最后還是被家鄉的魅力吸引,回來了。”退休老教師賈希文,是西高莊村“教師協會”的會長,自從退休后,他搬出了保定市教委分的房子,告老還鄉回到西高莊村。 “說實話,當初回來的時候的確有疑慮,但住久了發現,這不僅居住環境與城市無異,村民的思想境界也令我驚訝。就說去年底掃雪吧,沒人通知沒人組織,大清早的就有不少人主動拿出工具來把小區里外掃了干干凈凈。”賈希文說。 但眼看著村子一天天發展得更好,以王煥榮為主的領導班子面臨換屆,他不禁想,村干部換了,這棵大樹還靠得住嗎? “希望有人能給吃顆定心丸。”賈希文說。 “希望后代也能享受村子給的優待” “我是外村嫁到村里來的,做西高莊村媳婦兒幾十年,也為西高莊村添了好幾口人。”上世紀70年代,從別村嫁到西高莊村的劉桂蘭已經養育了兩代人,如今有兒有女的她和家里人生活在一起,全家三代其樂融融。 “我們村蓋上小樓后,兒女都有房子住。但最近總想,孫子孫女那一代再結婚,還會不會住在村里,還會不會有房子住。”劉桂蘭說 “村子的住宅樓數量是一定的,那村子的規模和容量還能再擴大嗎?”劉桂蘭希望有朝一日,隨著村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村規模也能逐漸變大。 編者按 城鎮化應是“人的城鎮化” 近年來,各地的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但許多問題也隨之暴露。新民居建設雖美,但不符合農民的生活習慣;脫離了土地,農民的從業問題無法解決。 許多擁有資源、地緣優勢的農村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走向城鎮化,這也是對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的較好詮釋。真正的城鎮化,應該是“人的城鎮化”。真正的城鎮化,不應只局限于居住環境的改善,更多的還有產業的轉型、轉型農民的就業問題、保障問題及精神面貌的提升等。 總而言之,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結合便水到渠成。
|
關鍵詞:城鎮化,樣板村,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