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星二代 一個怎樣的教育失敗樣本
始于2月17日晚間北京某酒吧的輪奸事件,相信稍微關注新聞的人都已知道了。不過,如同前年那起打人事件一樣,它遠非因真相被流露而使輿論終結。網民仍在討論著涉及兩起事件的同一人:17歲的李雙江之子李某。關于該案的后續新聞也接踵而至:其父親,歌唱家李雙江已經氣病,在醫院接受治療;母親夢鴿透露,案件正在查處中,并表示按照法律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但又希望兒子能得到媒體和大眾的寬容。 自古慈父多敗兒。此刻,幾乎沒有人會去懷疑李雙江與夢鴿夫妻亦憂亦悲亦追悔莫及的心情,但涉案的李某注定很難讓人同情起來。輪奸手段惡劣到了極點,是對基本社會秩序與規則的挑戰。更惹人注意的是,李某的行為還可能涉嫌“二次犯罪”———2011年,因為無故傷人,被收容教養,可獲釋不過半年又再涉輪奸而被刑拘。 一個飛揚跋扈的少年正在令家庭陷身于輿論口水中不能自拔,痛定思痛,不可或缺的依舊是對悲劇緣由的厘清。事實上,關于其種種乖張行為的所由何來,網友們已經談論很多。歸結起來原因不外乎如此:因為優勢家庭地位,長期以來形成強勢與不受控制的心理,跋扈是一種權力意識的代際傳遞;李雙江夫妻對兒子過于溺愛,最終導致了小霸王式下一代的出現。其實在我看來,此案更是心靈教育失敗的一個樣本。 惡意傷人也好,涉嫌輪奸也罷,種種與17歲少年身份深度不符的行為,說到底都是個人價值觀與道德觀潰敗的結果。我們當然很難說一切都與權力意識和溺愛式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無關。“贏者通吃”意識其實早已經彌漫在社會的每個角落,但將一切歸于此種泛泛的原由,無法杜絕下一個的出現。至于說到溺愛,在獨生子女的年代,它遠非李雙江一家之行為,現實也早已經驗證了溺愛并不必然導致不聽話下一代的出現。正因為如此,反省必須更具體與細微,必須直指日常的教育方式與路徑。 不得不承認,至少從公開的相關資料來看,李雙江對兒子的“才藝教育”是成功乃至超群的——— 4歲選入中國幼兒申奧形象大使,4歲學習鋼琴,10歲加入中國少年冰球隊。他還曾獲得全國少兒鋼琴比賽金獎,第八屆北京鋼琴藝術節優秀演奏獎等多個獎項,2009年甚至入選為最年少的海淀區書法協會會員———但此種個人才華上的不凡,是否也意味著心靈教育的同步缺失?要知道,人的接受能力與容量都是有限的,對實用與可變現領域的過度投入,也就意味著對其他形而上精神的干癟吸收。換而言之,越多個體才華,也就意味著可能要承擔更多的心靈寂寞與滋潤蒼白。 與頭頂上的星空一樣,內心里的道德與秩序法則也不會自動生成。一方面,這需要社會提供一種黏合文化,以看得見和可兌現的正義,來培育每一個人對于行為邊界的自覺意識;一方面,對于心靈教育的日常嵌入也不可或缺,這更依賴于每一個家庭乃至個體來推進。顯然,我們的社會在心靈教育上重視得遠遠不夠。物質的、名利的現實空間中,教育也在經歷著膚淺化的過程。孩子在很小時就被捆綁在“出人頭地”的風車上,他們所有的行動都在以出類拔萃或順利升學為指向。浮躁的教育生產線上,難免制造出不被約束的產品。以此對比,我們會輕易發現,李某或多或小正契合了類似生產與失守的過程。 星二代、17歲、輪奸、重復犯罪,無數個標簽正在張貼于李某身上,這就順理成章會衍生出多種解讀。無論如何,都請別用單一的視角去看待他。任何引發強烈關注的公共事件,其實都有著細微的生成路徑。關注他,還請關注其經歷與受教育過程。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接近這個只有17歲但好像又躁動了許久的少年。(特約評論員王聃) |
關鍵詞:星二代,李雙江之子,李冠豐,輪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