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勁吹年俗新風 盛行節儉風
新風之三:微信拜年炫動“時尚風” 伴隨著網絡“微時代”的到來,“微”力量越來越大,微信、微博漸漸成為拜年習俗中的新時尚,也成為今年新春年輕人拜年的“主力軍”。 拍張照片在微博上曬曬親手做的特色年夜飯,曬曬老家的傳統年味和農村廟會熱鬧景象;還可以用新潮的微博、微信向群里的好友送上個性化十足的新春祝福;甚至還可以編個二維碼給外地的晚輩送一份壓歲錢。網絡技術與傳統年俗不斷融合,使得“微過年”在2013年春節盛行起來。 “拍上自己過年的靚照,對著手機說幾句祝福的話,通過微信轉發給親朋好友,不僅便捷,還很親切!”80后的石家莊市民陳楊說:“用微信拜年既方便又真誠,這是現代拜年習俗的發展趨勢。”相關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省飛信、飛聊、微信、微博等拜年送祝福的新方式引發數據量流量的暴漲。 “如今,很多人都在說年味淡了,但網絡時代的年俗具有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年味更濃了、更時尚了,親情更近了。以前人不能回老家、不能與朋友見面,現在運用高科技自己的音像圖影可以瞬間傳給他們,祝福變得有了溫度!”石家莊經濟學院的90后大學生劉琛對記者說,他所理解的拜年習俗并沒有拋棄傳統,而是豐富了形式和內容。 -專家點評: 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旭霞:傳統年俗正在經歷著轉型,不可避免地受到網絡、科技的影響,更具創意和活力的新風尚的涌現是一種潮流。中國式過年進入了“微時代”,這對于老一代人來說是新事物,但是對于年輕一代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其實,傳承千年的拜年習俗也經歷了數不清的變化,從古代登門拜年,到改用投遞名帖拜年;從近現代用郵寄賀年卡的方式拜年,到用電話、手機和發送短信拜年,再到微博、微信拜年……在不同歷史條件下拜年方式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不論有多少種拜年方式,只要拜年的文化內涵和承載的精神不變,拜年形式的千變萬化都是可以接受的。年俗從來就有它的過去式、現在式和未來式。 |
關鍵詞:年俗,新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