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32市聯動逐鹿“中原” 交通先行搶占發展優勢
涵蓋了5省32市縣的《中原經濟區規劃》自去年11月發布以來,極大地牽動著有關省市的神經。 今后五年是中原經濟區發揮優勢,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基于此,中原經濟區所涉及的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山東等五省在春節前召開的兩會中,均將中原經濟區發展納入謀劃視野,有關中原經濟區的各方考量與部署也開始明確。 與我省提出“與中原經濟區融合對接”,“研究制定支持邯鄲、邢臺兩市對接中原經濟區規劃的政策措施”等部署相類似,梳理有關各省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時不難發現,面對《中原經濟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帶來的這一區域發展新機遇,“對接共融、借機發展”的理念格外一致,與此同時,不同的工作部署也表露出中原經濟區內各省間的競合態勢。 1機遇訴求表現明顯 中原經濟區發展進入國家戰略對于域內各方而言無疑是一大機遇。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山東等五省對于把握這一機遇的訴求表達,可以從今年春節前陸續發布的上述五省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一覽無遺。 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發展區域,河南明確提出,將按照《中原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并將此寫入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里。 數年前,河南就開始牽頭醞釀制定“大中原經濟區”,2011年,國家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原經濟區真正落實到國家政策層面,此番《規劃》中原經濟區的出臺使河南既有的發展路徑獲得了更加明確的指向。 因此,河南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中原經濟區加以充分強調,指出“中原經濟區建設成為國之大事、省之大計、民之大業,綜合效應持續顯現”,“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實施《中原經濟區規劃》的開局之年”等。 在未來五年的工作部署中,河南也充分參考和借鑒了業已出臺的《規劃》,如“強化中原城市群內在聯系和功能互補,促進交通銜接、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增強整體效應”、“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全過程,推進綠色、循環、低碳、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原”等。 有評論人士認為,《規劃》的出臺使河南獲得了如愿以償的發展空間,可以預見的政策紅利為其加速發展補充了力量,河南的高調表態,宣示著河南已經進入全面實施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新階段。 安徽是除河南以外被中原經濟區納入最多城市的省份。此番宿州、淮北、蚌埠等皖北地區被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意味著安徽全省實現了國家戰略規劃的全覆蓋。在2013年安徽政府工作報告中,安徽將其視為區域協調互動發展的新成就,并更加具體地提出:“用足用好中原經濟區規劃政策機遇,抓緊制定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先試實施意見,謀劃沿淮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安徽借勢發展的思維還明確體現在特別強調,加強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經濟區協同發展,以期深化對外開放合作。一直處于“中間地帶”的安徽,不僅將享受到中原地區的實惠,還將以此為抓手,銜接長三角地區,并發揮皖江城市帶的作用。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山東、山西對中原經濟區帶來的機遇訴求表達相對簡潔。山東明確提出:“抓好中原經濟區相關政策爭取落實”。山西的長治、晉城、運城等三市被納入中原經濟區,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與兄弟省(區、市)的交流合作,對接中原經濟區”。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家財稅、金融、投資、產業、土地等支持政策的陸續拋出,有關省市對于優惠政策和發展機會不能等,特別對于那些不在核心區內的省市來說更是如此。“如何不掉隊,不被邊緣化,爭取相關利好政策的盡快落實,會用、用足、用好政策是一個關鍵問題,以此著眼,各省理應做好功課,督促、監督相關地區及時抓住機遇。” “這場以河南省為主導,其他四省共同參與的中原經濟區建設,如何充分調動起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使參與者不成為旁觀者,是今后亟須協調解決的問題之一。”有分析人士建議,五省有關中原經濟區的實施細則應盡快出臺。 |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