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領域價格“逢節必漲”究竟誰是“幕后推手”?
菜價“三級跳”、洗車費翻番、餐館加收服務費……春節前后,與百姓節日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領域價格普漲。剔除正常的節日漲價因素,搭車漲價、暴利環節、隱性成本是導致部分行業價格“異常波動”的三個重要推手。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也是周期最長的節日,從小年至元宵節的近20天都是消費高峰,農產品價格上漲成為多年來的規律。由于集中采購、集中出行,加上大量從業人員回家過年,春節大眾消費領域出現價格普漲。“這幾年,春節前后菜價都是‘三級跳’,一月份、春節前、春節中各漲一次。”家住南京市江寧區的武大媽說,韭黃、豆角、茄子價格翻番了,超市里的菜好多都要10元一斤。江蘇濱海縣居民王良說,春節前兩天回家時,乘坐的大巴從平時的35元,上漲到五六十元。在江西南昌,機場長途大巴票價從50元漲到了70元,這讓回家心切的人感覺“堵得慌”。 為了平抑春節物價,發改委、商務部等出臺了價格備案、開設平價超市、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節前集中投放糧食蔬菜等措施,保證了市場基本供應。交通部對高速公路實行免費,減輕出行成本,這些舉措對穩定春節物價至關重要。 但是一些經營性領域出現的“暴利環節”削弱了國家價格調控的效應,讓節日物價“此消彼長”,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春節高速公路免費,原以為租車回家蠻劃算,可汽車租賃公司把省下的過路費都加到租金里。”在杭州工作的小陳說,他咨詢了多家租車公司,節前租金至少翻一番,幾乎都規定5天以上起租,普桑起租價3000元,加上汽油費,相當于一個月工資,“最后只好又坐大巴了”。 “節日農副產品運輸中還存在一種隱性成本。”宜興市蘇合農產品銷售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益軍說,春節前要集中運輸保證供應,而運輸車輛不少是用面包車改裝的,沒法辦理營運證,一旦被運管部門逮住,罰款數目都是以千元計算的。 一家洗車店員工告訴記者,其實老板是借春節之名行宰客之實。“春節洗車需求量大,漲價了也不愁沒有客人。雖然也象征性地給我們發了紅包,但是利潤多數都被老板拿走了。” |
關鍵詞:蔬菜,節日,漲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