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大病醫保“夢想照進現實”
窮人無病便是福,老百姓最怕的是病,尤其是大病,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關心民生,莫過于解除“看病”這個后顧之憂。這些年,從城鎮居民醫保、新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到去年8月出臺大病醫保指導意見,明確大病實際報銷比例不低于50%,并提出了政府主導下商業保險機構承保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國家在這方面花了不少氣力,也獲得不少掌聲。 新春伊始,傳來的消息令人振奮,大病醫保新政正在全國各地紛紛落地。一個由基本醫保、大病保障、醫療救助、商業保險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醫保體系正在形成。青海、福建等多地均宣稱,大病醫保新政下,大病患者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將不低于80%。 形勢是好的,但是經驗告訴我們,政策落地并不等于落實。和風勁吹中,筆者想起了身邊的例子。春節遇到一位在江蘇蘇中某地農村的親戚,患尿毒癥多年,每周在本地醫院透析兩次。他向筆者算了一筆賬:民政部門曾經聲稱像他這種情況,能報銷60%。但事實上,透析一年花費60000元,其中,基本醫保報銷15000元,由保險公司打到醫療卡上,能夠足額保證;而大病救助,去年民政部門總共只是上半年給了兩次,差不多5000元,下半年相關部門以財政沒錢為由,沒有支付一分錢。因此,實際算下來,40%不到。該地區目前還沒有實行大病醫保的政策,但經驗已經使他不敢相信政府的書面保證。 個別例子的說服力以及代表性未必強,但能夠給我們有益的提醒。對于農民,百分比其實不是一個直觀的數據,實際情況是,具體這位農民,為了透析,每年自己需要花費40000元。這對于主要收入靠種地、已經因病致貧的農民來說,經濟壓力可想而知。因此,好政策必須要有好落實。而要真正想老百姓所想,做好落實,需要從每一個細節做起。 首先,需要向老百姓宣傳政策。老百姓有限的受教育程度,限制了他們對新政的了解和理解。以這位農民為例,在新農合政策之下,他至今不知道自己應該能爭取多少錢。能報銷60%———這個數據還是來自一位善意的民政工作人員的口頭告知。而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也就無法真正保護自己的權利。而這個權利,還包括對大病患者、尤其是外地務工人員的突發急病,需要設計流程,簡化手續,指導他們合理辦理各項手續(涉及到住院、轉院、用藥、結賬等方面),以保證他們能充分享受相關權利。 其次,需要建立大病醫保新政的剛性支付機制。專賬管理,專款專用,是新農合基本醫保以及義務教育方面已經積累的成功經驗。政府引導的商業保險機制,可以通過制度約束保證大病保障費用的到位;但有賴于民政部門實施的醫療救助,則可能由于各地的財政狀況,會出現短缺和截流。經濟情況相對不錯的江蘇蘇中地區尚且如此,在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和地區,則更可能會流于形式。 再次,大病醫療新政是老百姓的福祉,但商業保險醫療機構介入醫療保險體系是一個新生事物。要保證其長效運行,必須建立嚴格有效的監管機制。這包括規范醫療行為防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上漲;保費的具體份額及劃撥細節的公開;大病醫保和公立醫院改革的銜接;以及在保險公司與患者的交接中保證患者的權利,等等。 事實上,過程很復雜,但老百姓的感受很直接。我想,在下一個春節,我遇上我那位親戚,如果他能夠告訴我,60000元的醫療費用,自己只花了10000元甚至更少,那么,說明這項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我相信他會很高興,自然,也一定會念叨國家的好。(特約評論員劉志權) |
關鍵詞:大病醫保,看病,醫療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