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長遠看待“研究生全自費”
國務院常務會議6日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學費原則上碩士生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不超過10000元。(7日《新京報》) 對于普通家庭的學生而言,每年近萬元的讀研學費絕非小數目,“研究生全自費”政策的出臺,很有可能使一部分有志于讀研的大學生望而卻步,放棄繼續深造的計劃。 毋庸諱言,從短期來看,這一政策會對一些學子,尤其是出身寒門的學子有一定的影響。一者,寒門學子對學費價格更為敏感,對高昂學費的承受力更弱;二者,對于寒門學子,通過提高學歷增強自身競爭力,是為數不多的改變自身命運的方式。如果連“拼學歷”的經濟成本都大幅提高,那么,他們在社會競爭中可能會處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盡管研究生學費政策的變革會帶來短期的陣痛,但從長遠來看,研究生自費是一種必然趨勢。首先,研究生教育并非義務教育,為研究生提供學費從來都不是政府的法律義務;其次,研究生教育并非“大眾教育”,而是“精英教育”。因為受眾面較小,即使對研究生免收學費,也無法惠及大眾,倒不如把這筆資金省下來,轉移到更需要教育投入的其他地方。 更需注意的是,研究生學費自費,并不等于每個研究生都需自掏腰包交學費,而且國家還加大了為研究生提供獎助學金的力度。如此一來,更能激發研究生治學的熱情,鼓勵他們通過自身努力贏得獎學金;那些抱著“混個文憑了事”想法的人,也得掂量掂量混文憑的成本了。 當然,“研究生全自費”政策得以較好落實還需要兩個重要前提:一是進一步完善研究生獎助學金政策體系;二是將省下來的教育經費合理支配到其他領域。這樣,才能使“研究生全自費”政策出臺的初衷得以實現。-段思平
|
關鍵詞:研究生,全自費,國家招生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