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資助張海艦的沈家燊終于找到
“沈先生,謝謝你!”張海艦激動地說。 20年前,家住井陘山村的張海艦,在“希望工程”幫助下完成學業走出深山。如今,張海艦已事業有成,他想找到當年資助他的天津市好心人,本報聯合天津《今晚報》幫他圓夢。 20年前如果沒有您資助 我可能走不到現在 1月28日,天津《今晚報》方面傳來消息,20年前曾資助張海艦完成學業的天津籍港商沈家燊正在天津參加天津市第十三屆政協會議。得知沈先生會后將趕回香港,只能與張海艦電話聯系時,記者馬上撥通了張海艦的電話。 昨日(30日),省會街頭寒風凜冽。28歲的張海艦早早就站到了家門口,不停地左右張望著,臉上掛滿了喜悅。“謝謝《燕趙晚報》和《今晚報》,你們帶給了我們一家人太多的希望,20年后終于能聽到那位未曾謀面的‘親人’的聲音了!”張海艦激動地說。 10時30分,記者撥通沈家燊電話的那一刻,張海艦一家人屏住了呼吸,臉上有期待、有喜悅,但更多的是對這位“親人”由衷地感謝。 電話接通的那一刻,張海艦的眼睛濕潤了。“沈先生,我們一家人終于找到您了。”張海艦緊握著電話激動地說,20年前,他們一家人日子過得很艱辛,自己也隨時面臨著輟學。“就是您每個學期寄來的30元資助款,讓我順利讀完了6年小學。” 張海艦像個小學生一樣,向電話那端的沈家燊匯報著自己20多年來的經歷。“小學畢業后,我升入了中學,那段時間,我經常按照結對證書上的地址給您寫信,但是信件寄出去后總是被退回。”張海艦說,隨后他在一所中專學校讀完了藥物制劑專業,便進入了省會一家國企工作。“雖然我并不算是成功,但也已成家立業,但是如果20年前沒有您資助我,我很可能走不到現在,希望您有時間能來石家莊,讓我當面謝謝您。” 傳承“希望工程”精神 去幫助需要關心的人 聽完張海艦20年來學習、工作、感恩的心路歷程,沈家燊備感欣慰。他激動地說,沒想到自己曾經的一個很小的舉動,竟然改變了一個年輕人的人生。“海艦,咱們很有緣,《燕趙晚報》和《今晚報》讓咱們再次走到了一起。20年前我是河北省政協常委,正好趕上全國開展‘希望工程’,了解了你的艱難家境后,便資助了你。”沈家燊說,他懂得一個農村的孩子成長的不易,同時他深深地明白自己是一名中國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自己只是盡了一份微薄之力。” 身為天津市政協委員的沈家燊先生在剛剛結束的天津市第十三屆政協會議上當選為政協常委,但由于工作繁忙,他將盡快返回香港,因而無法與張海艦相見。沈先生遺憾地說,等他再來,只要有時間一定會到石家莊與張海艦一家人見面。“勤勞就是快樂,助人就是幸福。”沈先生重復著自己幾十年的人生感悟,并希望張海艦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同時,沈家燊滿懷深情地告訴張海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有很多需要關心和幫助的人,并希望張海艦能將“希望工程”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幫助更多的貧困家庭兒童。 老父親含淚道出心里話 將這份愛心延續下去 終于找到了尋找了20年的恩人,接過兒子手里的電話,張海艦的老父親張永華哽咽著說,20多年來,他們一家人一直想當面謝恩人,今天他終于等到了這一天,能親口向恩人道一聲謝謝。“謝謝您,沈先生!快過年了,我代表全家人給您拜個早年!” 電話里,沈先生也無不感動地詢問張永華的身體情況,在得知張父比自己還小2歲的時候,沈先生感慨萬千,說道:“您的兒子很懂得感恩,這與您的教導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將孩子拉扯大也很不容易,有機會我一定會到石家莊去看你們爺倆兒。” 通話結束后,張海艦和他的老父親張永華久久不能平靜,臉上一直洋溢著喜悅。張永華一再囑咐著張海艦:“沈先生的資助改變了你這個農村孩子的命運,咱們要將這份愛心繼續延續下去,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文/圖記者董昌謝鑫名實習生段雨彤赫琦楊宏澤
|
關鍵詞:尋人,資助,希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