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公開不能指望一地“單兵突進”
廣東省兩會正處于進行時,官員財產公開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討論熱點。28日媒體消息,繼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佛山市市長劉悅倫表態稱“如有要求,愿意公開財產”后,深圳市市長許勤27日在廣東省人大記者會上也表示,他完全贊成陳建華與劉悅倫的意見,也會跟他們一樣。 不管愿不愿意,在現實需求和輿論壓力之下,“官員財產”還是在向“公開”的大方向走。這從官員群體的態度可以看得出來:如果說之前高調曬家產的漢壽政法委副書記張天成和廣州政協副秘書長范松青,還有些像體制內的普羅米修斯,現在官員群體的連鎖性表態已有了“站隊”的意思。同時,由廣東率先發力也在情理之中,成熟的市場經濟深層要求與現代政治文明相匹配,經濟社會的發達使廣東官員更容易看清一點———吏治清明符合所有人也包括自身的長遠利益。 官員的表態、輿論的熱議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好像官員財產公開現在已是箭在弦上,只待“一聲令下”。實際上真實情況未必這么樂觀,很多國內已有充足的社會基礎、國外已有成熟運作模式的制度長年難產,原因就在于利國利民但明顯不利官。官員財產公開從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到現在的廣東珠海橫琴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和韶關始興縣的試點,國內已有多個地方試水這項制度,但結果不是人走政息,就是悄無聲息地進入“冬眠”狀態。官員財產公開的正當性并無爭議,“試點”本意僅在于完善流程設計,其擴不大、展不開的現狀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角力。 官員財產公開要真正落地并改變中國政治生態,不能靠特區先行的辦法,只能是以頂層設計的方式大面積推開。原因有二:其一,官場是共生性的、官員也是流動性的,一地一市的申報和公開極易被規避和操作,所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其二,附著于舊體制上的潛規則和文化具有巨大的抗壓和回彈能力,會迅速織補每一個細小的口子,扼殺每一株新制度的幼芽。指望試點中的制度成熟后帶來示范、自然擴展不啻幻想,這項制度的真正推行肯定需要剝皮換血般的魄力。 不是沒方法減少推行中的阻力和成本———已有專家指出,財產申報公開可以從新公務員開始,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其實漸進式改革的大框架下,折中不可避免,這種辦法雖不能將現有貪腐官員集體揪出來,但也避免了由此帶來的對抗和動蕩,讓官員隊伍在一個較長周期內完成“換血”。只是“新人新辦法”也應在大面積、整體性推行申報公開制度的基礎上使用,一地一市鼓搗出來的新鮮血液一旦進入體制的大循環,難免同流合污。 對于中國政治生態而言,官員腐敗已由肘腋之疾變為心腹之患。沒有官員財產公開制度的落地,多么嚴厲的反腐都會變成運動式的、風潮式的。而所謂真正落地,既是指同時的、大面積的鋪開,也是指面向公眾公開。只向上級申報或組織內的“公開”,恐怕不但沒有公開效果,反而會在官場內制造更多的利益小團體;同樣,只靠某市縣、某地區單兵突進,不但改變不了吏治,反而會被大環境所吞噬。能架橋過河的情況下還在水里摸石頭,這要么是綏靖,要么是拖延。 |
關鍵詞:兩會,廣東,財產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