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故事:只要家人安好路上多累都是福
1月26日,春運正式拉開帷幕。火車站人來人往,大多是匆匆往家趕的行人。家是每個出門在外的人背后的寧靜港灣,回家的旅途中都有些什么樣的人生故事?1月27日,記者在石家莊火車站探訪了幾位旅客,感受他們的旅途心情。 50歲農(nóng)民工廣場等車20年前坐一趟車瘦一圈 1月27日,春運第二天,石家莊新火車站西廣場上,7名農(nóng)民工把行李堆放在一個盆景的旁邊,站在那里聊天。天氣寒冷,幾個人衣著單薄,手套都沒戴。“我們都是安徽亳州的,坐一趟車回家。”50多歲的趙金民說,他們7個人都是老鄉(xiāng),已經(jīng)買好回家的票,但離發(fā)車時間還有3個小時,先在外面休息一會兒。 趙金民50歲出頭的年紀,頭發(fā)白了一半。“我20多歲就出去打工,天南海北的哪兒都去過。”和全國各地的農(nóng)民工一樣,哪里有活干能賺錢就去哪兒。來石家莊有小半年時間了,趙金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里的溫度。“這邊太冷了,出門都得準備大衣,不然給凍個半死。” 有幾個老鄉(xiāng)作伴,旅途就不孤單。趙金民和幾個人聊起了以前的打工經(jīng)歷。“20年前,我去大慶的面粉廠打工,從亳州到黑龍江,票價才20塊錢。”趙金民說,那時的火車還是燒煤的,一路上冒著煙,“那會兒車慢,就這么一截路要走上三天三夜,條件也差,車上根本沒人賣吃的,我們都是自備干糧。”他坐那趟火車時,都隨身帶著燒餅、饃饃,路上餓了就啃兩口,渴了就灌兩口冷水,一趟車坐下來,能瘦一圈。“現(xiàn)在條件好多了,票價也跟著上去了,現(xiàn)在從石家莊到亳州都得大幾十塊錢。” 走南闖北少不了上當受騙的經(jīng)歷,趙金民說,多年前他到南方打工,坐汽車到半路,在一個飯館休息,拿出自帶的干糧剛要吃,就被告知到飯店必須消費,不然就不讓走。“最少得消費10塊錢”,沒辦法只得忍氣吞聲,花了十幾元在飯店買了點東西吃。 趙金民家里有一兒一女,女兒在上大學,到現(xiàn)在還在公司實習,比他回家還要晚,兒子上完初中就輟學在外打工。“小子不想上學,自己想早點到社會上謀生,我也不強求,不上學就不上學吧。”趙金民說,在外吃苦受罪,最終還是為了孩子,只要他們愿意上學,他就想盡辦法打工賺錢供他們讀書。今年在石家莊的活已經(jīng)完工,來年去哪兒還沒有確定。 寧晉媽媽廣西經(jīng)商背個背簍回老家過年 火車站四處是拿著大包小包的行人,在出站口,一個竹編的背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我老家是寧晉的,從南寧坐車過來,那邊人都是用竹簍背東西,我也就買了一個,沒想到還挺沉的。”背背簍的女士姓劉,帶著孩子剛下火車,正在等著來接站的家人。她的背簍里裝著三四包食物,還有其他的年貨。記者掂了掂,得有三四十斤重。 劉女士說,他和丈夫一直在南寧做電纜的生意。丈夫1995年就到廣西去開辟市場,辛苦打拼之后終于落下了腳,這才把她接過去。時間長了,兩人就在那兒定居了,但每年都要回老家一次。“孩子都是在廣西那邊生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在寧晉這邊,他們也想孫子,一年見一回面,也挺不容易。”劉女士說,7歲的兒子已經(jīng)回來過幾次,每次都說不想回老家,但一回來就又“賴”著不想回廣西,她都沒有辦法。“孩子他爸沒有一塊回來,他那邊生意還沒打理完。”劉女士說,得等到2月5日左右,公司的客戶都休年假了,他才能往回趕。到正月初七,一家人再趕回南寧。 七旬老夫妻來石探女兩個女兒哪個都放不下 “暈車了,難受啊,一會兒還得坐火車。”火車站進站口,70多歲的黃阿姨在老伴的攙扶下慢慢上著臺階。他們是女婿開車送來車站的,一路顛簸,黃阿姨又暈車了。 黃阿姨老倆來自成都,自從女兒嫁到石家莊,老兩口也開始頻繁往來于四川河北之間。“老伴很少出門的,一坐車就暈,就吐。”黃阿姨的老伴說,他肩上扛著比他還高的大號旅行包,看起來很有些老當益壯的感覺,“我愛運動,沒事還跟著年輕人出來跑跑,我老伴可不行。” 黃阿姨眉頭緊蹙,緩了一會兒,才有力氣開口說話。她說早些年女兒還時常回家探望他們,“后來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工作也忙,回去的次數(shù)也少了,還是太遠了。”老兩口想孩子,索性自己來河北。一開始是老伴自己來,后來黃阿姨不忍心老伴單獨行動,加上也想念親人,不顧自己暈車,也跟著一起跑。“老來看這個丫頭還不行,還得照顧另一個呢。”老兩口說,大女兒在石家莊,小女兒還在成都呢。這不在大女兒家待了半個多月,還得在年前趕回成都。商量好的留在成都過年,老兩口可不能食言。“折騰是折騰了點,我還好,就是老太婆老不舒服了!”黃阿姨的老伴忍不住“埋怨”,黃阿姨也不住說:“怪我怪我,好在坐火車不暈!” 正說著,黃阿姨的大女婿從一旁一路小跑過來,幫二老拎起大包小包。“女兒好,嫁的女婿也好,他們好我們就好,多累都是福。”黃阿姨止不住一臉笑意,在老伴和女婿的攙扶下進了站。 |
關(guān)鍵詞:春運故事,旅途心情,石家莊火車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