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媳劉照霞帶著婆婆改嫁
沒農(nóng)活的時候,劉照霞就給婆婆按按摩,陪婆婆說說話。
在荒佃莊鎮(zhèn)劉雙坨村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偉大的農(nóng)村婦女,她帶著婆婆改嫁,多年來無怨無悔的悉心照顧家庭,她用執(zhí)著和堅韌、勤勞和善良,感動了現(xiàn)在的丈夫一起照顧老人,讓婆婆多了一個“兒子”,她就是劉照霞,一位有口皆碑的好兒媳。日前她被昌黎縣評選為“十佳敬老好兒媳”。 公公先逝兒媳悉心照顧婆婆 劉照霞今年55歲,在剛嫁到了同村的劉家不久,正值壯年的公公就因病去世了,讓這個單薄的小家庭不但塌了一角天,還花去了一筆不小的醫(yī)藥費。 公公剛離世時,婆婆心情悲慟整日以淚洗面,看著失去丈夫的婆婆形單影只,劉照霞急在心里。“都說隔輩人最親,我就讓倆孩子多找奶奶玩,晚上還讓閨女給奶奶做伴兒。”她每天變著法做老人愛吃的飯菜,千方百計哄老人開心。經(jīng)過她的悉心照料,婆婆終于從失去老伴的痛苦中恢復(fù)了過來,歡聲笑語又回到了家中。 雖然家庭條件有限,但劉照霞粗飯細做,盡可能讓婆婆吃得可口
丈夫身亡婆媳相依為命 “我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老人健康、丈夫平安、孩子健壯,和其他莊戶人家一樣,平平淡淡的走完這一生。”劉照霞的想法簡單而樸素。可是,命運偏偏不讓她平安,不幸又一次突然降臨到了這個家庭。丈夫由于常年的勞累,身體嚴重透支,并逐漸失去了勞動能力。從一個健康人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廢人”,身心俱疲的丈夫每每借酒澆愁,并于1999年誤服農(nóng)藥,不幸身故。 孩子失去了父親,老人沒有了兒子,一家人沒了頂梁柱,殘酷的命運幾乎把劉照霞逼到了死胡同,但是看著孤兒寡母的一家老小,她知道自己絕不能倒下。在強忍著悲痛,料理完丈夫后事后,劉照霞鼓起勇氣擔(dān)負起照顧全家的重擔(dān)。 那段最灰暗的日子里,她咬緊牙關(guān),強打精神,照顧因悲傷過度臥病在床的婆婆,整理家務(wù)、侍弄田地。對臥病在炕的婆婆,她每日端水、端飯、洗臉、洗腳。她寬慰老人說:“媽,我就是您的親閨女,我會為您養(yǎng)老送終的。你老人家可要往開里想啊!”終于,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悉心照料,老人的身體恢復(fù)了,但是劉照霞卻整整瘦了一圈兒。 以后的日子里,婆媳二人相依為命,互相扶持,不是母女勝似母女。劉照霞的一雙兒女也非常懂事,初中畢業(yè)后就到村里的企業(yè)務(wù)工,勤勤懇懇。每天全村起床最早的是劉照霞,最晚躺下的還是劉照霞。 生活困苦兒媳帶著婆婆改嫁 在農(nóng)村,家里沒有男人,單靠女人干農(nóng)活是不行的,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巨大的精神壓力讓劉照霞憔悴不堪。有好心人看不下去就勸劉照霞:“你還年輕,再走一家吧!”“我現(xiàn)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大家子都指著我呢。”劉照霞委婉的拒絕了。兒媳的不易婆婆都看在了眼里,婆婆也忍不住勸起了劉照霞。“你還年輕,就再往前走一步吧,別惦記我這個老婆子,我也活不了幾年了。有個人貼把手,也能更好地照顧孩子,那才像個家。”在婆婆懇切的勸解下,面對艱難的生活,劉照霞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走一家可以,但我得帶著婆婆一塊嫁,要是有人愿意到我家落戶,能與我同甘共苦,一起照顧婆婆,我就改嫁。” 終于,幾經(jīng)鄉(xiāng)親們的撮合,北坨村的趙英民成了合適的人選,他為人老實厚道,心地善良,又善解人意,同時也深深被劉照霞的孝心所感動,表示愿意和她一起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2000年,劉照霞和趙英民結(jié)合在了一起,從那以后兩人開始共同承擔(dān)起了一家的生計和照顧老人的重擔(dān)。 再婚后,劉照霞和趙英民盡其所有孝順老人,為老人安上了電扇、暖氣,讓老人住的安逸。老人上了年紀,雖然家庭條件有限,但劉照霞粗飯細做,盡可能讓婆婆吃得可口。老人愛吃水果,劉照霞就保障一年四季水果不斷。閑暇時她就常陪婆婆說說話、嘮嘮嗑,看看老人有啥心思、想法、要求,盡量讓老人生活的閑適而幸福。“兒子”趙英民每天跟著村里的建筑施工隊干活,活計重。老人經(jīng)常叮囑兒媳給“兒子”做點好菜,煮幾個雞蛋。 看到婆婆與趙英民相處到這份上,劉照霞從心里感到欣慰,更加堅定了與趙英民一起孝敬老人的心。“日子再苦也不能委屈老人,要不我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哪。”劉照霞說,命運雖然給了她太多的不公和磨難,但卻摧不垮她堅韌的意志,她要一直對婆母悉心照料、不離不棄。 |
關(guān)鍵詞:孝順,兒媳,婆婆,改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