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面臨轉型發展新機遇
新聞縱深:困局之下,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再次成為眾矢之的,您認為國家產業調整的力度會更大嗎?
王義芳:產業調整重組是大勢所趨,也是國家產業政策既定的方向。我相信這種調整還會繼續下去。
新聞縱深:因產業重組而生的河北鋼鐵集團,在重組至今取得的最大進步又體現在哪里?
王義芳:主要體現在全集團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顯著提升。我可以給你一組數字,2007年到2011年,集團的年營業收入由1248億元增長到2503億元,總資產由1480億元增長到3162億元,鐵礦石資源掌控量由8.82億噸提高到50億噸,連續四年躋身世界500強。應該說我們的企業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都在持續增強。
新聞縱深:我們注意到,河北鋼鐵在“走出去”方面已經就礦產資源進行了布局,包括從加拿大到南非,這種布局是基于什么考慮?
王義芳:之所以實施資源戰略全球布局,主要原因有這么幾個。第一是進口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吞噬了鋼鐵企業本就微薄的利潤。2010年和2011年,國際三大礦業公司年利潤相當于我國鋼鐵全行業利潤的近4倍。現在鋼鐵主業陷入全面虧損,利潤更是沒法比。第二是我國對外鐵礦石依賴度太高,導致鐵礦石價格談判長期受制于人。
新聞縱深:這種局面為何一直難以改觀?
王義芳:還是供需矛盾的問題。一方面,我國粗鋼產量達到7億多噸,國內鐵礦石難以支撐這么大的產能規模,咱們對進口鐵礦石依存度高達60%。另一方面,由于國際鐵礦石市場的高度壟斷和資本的逐利性,在這個情況下,想談出一個我們比較理想的使鋼鐵企業和礦貿企業共贏的價格是絕對不可能的。
新聞縱深:如何在這種格局下去爭取話語權呢?
王義芳:決定鋼鐵產品價格的因素是生產成本,決定生產成本的關鍵因素是鐵礦石采購成本。鐵礦石的采購成本無法保障時,鋼鐵產品的價格也無法保障。在當前進口鐵礦石屬賣方市場的條件下,必須加快掌控海量資源,減少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我們的話語權、定價權才會水到渠成,企業效益才有可能實現最大化。
新聞縱深:十八大就產業轉型和科學發展做出了戰略指引,您預判鋼鐵產業將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王義芳: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戰略性的規劃要求,也為鋼鐵企業戰勝當前危機,實現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在宏觀政策層面,國有經濟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實體經濟的基礎性作用更加明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更加清晰。今后,國家將會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
尤其是隨著有序推進城鎮化和農業人口市民化,必將會刺激房地產需求,促進汽車、電器等家用品的消費,從而帶動鋼材消費。只要內需不斷擴大,只要投資還有一定的增長,鋼鐵市場就會保持較高的剛性需求,起碼近幾年內,一年六七億噸鋼是有市場的。
新聞縱深:這個市場怎么能把控住呢?
王義芳:只要我們把集團內部的工作做細、做實、做好,把集團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劣勢降到盡可能低的程度,集團一年4500萬噸鋼材不愁沒有銷路、不愁沒有效益。我們有這個信心。
新聞縱深:面對日前持續的霧霾天氣,您認為城市型鋼鐵企業發展是否還有出路?
王義芳:造成這個霧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汽車尾氣、城市建設、地形構造等等,但是大量消耗能源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主要原因。
城市型鋼鐵企業,本身除了具備鋼鐵產品制造功能外,還兼具能源轉換和消納社會廢棄物兩大功能。比如說利用工業余熱為城市居民供應冬季采暖,提供城市居民生活管道用煤氣,在生產過程中處理和消納一些社會廢棄物和廢水,最終成為社會工業生態鏈的重要一環。
長遠看,城市型鋼廠通過實施清潔生產、綠色發展,不僅可以做到少污染甚至零污染,還可以造福城市、造福居民。前途還是光明的,但是首先鋼鐵企業自身要樹立“綠色鋼鐵”的發展理念。
新聞縱深:但要讓城市型鋼廠達到這種境界有多大可能呢?
王義芳:
就說我們河北鋼鐵集團,先后投資60多億元實施了上百項重點節能減排工程,我們唐鋼公司被業界譽為“世界最清潔的鋼廠”,被國家工信部解讀《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時確定為城市型鋼廠轉型發展的學習標竿。所以說,只要堅定綠色發展的信心,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