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幕后故事:獨暖工:“老鄉車”上的溫暖守望
一輛列車能完成全部正常運轉需要很多工種的配合,也許你聽說過乘務員、扳道工、養路工……但你聽說過還有一個工種叫作“獨暖工”嗎? 這是一個屬于綠皮車的特殊工種。他們平時是乘務員,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采暖期)就變成燒爐工,肩負起為整列火車供暖的重任。由于綠皮車每節車廂擁有獨立的供暖系統,因此他們有了一個專屬名稱———“獨暖工”。現在,這個工種正在隨著綠皮車的告別漸漸走向落幕。 夕陽工種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綠皮車是鐵路上主力車型,獨暖工也是綠皮車上的重要人物。90年代,鐵路部門不斷加大“綠皮車”的淘汰和改造力度。每次大提速,都會有一批“綠皮車”被淘汰。現在靠人工取暖的“綠皮車”越來越少,獨暖工也漸漸成為了“夕陽工種”。 石家莊客運段現在只有5對綠皮車,僅僅24名獨暖工。 “這個工作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得能熬夜,所以段里從事獨暖工工作的都是男性。”京渝車隊黨總支書記王希輝介紹。 摸黑干活 今年42歲的遲麗濤便是石家莊客運段的24名獨暖工之一。已經工作20余年的他,現在負責4426/4425次石家莊至唐山的綠皮車的供暖。 這趟車7時6分從石家莊發車,17時38分到達終點站,15節車廂全是硬座。經停很多小站,價格便宜,乘客多是沿途居民,走親戚的比較多,因此這趟車被人們稱為“老鄉車”。 4426/4425次列車上有兩位獨暖工,兩天一個班次。第二天要跑車,1月23日19時50分,遲麗濤就到車庫了,他要利用一夜時間把這個“老伙計”的溫度轟上去。國家關于城市集中供暖的達標要求是16℃,列車要達標得燒到18℃。 檢查鍋爐的水位表,按規定打開各個閥門,使用手搖水泵從車頂的水箱向鍋爐補水,直到水表的紅黑兩色指針重合才表示水箱的水量充足。遲麗濤還是不放心,又打開驗水閥檢查了一遍。“打開驗水閥,滴水3秒以上,才能確定里面的水是真滿了,水太少了這整個供暖系統是循環不起來的。” 穿上白色工裝,遲師傅在夜色中就開始工作了。為節省電力,列車入庫后晚上是不開燈的。遲師傅和同伴只能戴著頭燈來回走動,微弱的光線在空曠的車廂內閃爍,有人開玩笑說,很像礦工在地下挖煤。 遲師傅也的確是跟煤打交道,往返一趟每節車廂要燒掉600斤煤,整列車要消耗4.5噸,一晚上彎腰鏟煤的動作要重復幾十次。煤塊粉塵大,工作時遲師傅都要戴上防塵面具。 人實火虛 前半夜主要是封火,打好火底之后,小心蓋上煤,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了浪費煤,而且剩下的車廂還沒轉完這兒就滅了,太厚又有可能滅火。遲師傅說,火候拿捏是個技術活,一般人干不了。 15個車廂都封完火后,就開始捅火,燒開之后再封住,一晚上來來回來要添八九次煤,還要隨時檢查看水箱里的水是不是夠用,不夠要補水,用水桶從旁邊車廂一桶一桶地拎,添一箱水怎么著也得十幾桶,幾圈下來累得人滿頭大汗。“爐火燒起來要把水溫保持在60—90℃之間,這樣車廂的溫度才能持續上升。”遲師傅說,沒啥技巧,就是少添多看,他平均每隔20分鐘左右就要添一次煤。 24日7時6分,列車要出庫了。一夜未眠的遲師傅滿面倦容。乘客一個個上車,黑夜里的孤單瞬間被填滿。車內溫度有點高,有人脫下了羽絨服,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在車內走來走去。 很少有人知道,這是遲麗濤一夜的功勞。 白天車廂溫度主要靠列車員維持,這是遲麗濤惟一的休息時間。17時38分列車到達唐山之后,他和同伴還要將前一夜的工作再“復制”一遍。 綠皮車密封性不好,列車入庫后,獨暖工的吃飯問題就直接在車上解決。“就從家里帶點飯菜,車上有熱水,泡點方便面簡單吃兩口就成。”“做這份工作就得‘人心實,火心虛’,讓爐火的外焰對水箱進行加熱,才能用最少的煤發最多的熱,辛苦點兒沒什么。”遲師傅不緊不慢地說道。 |
關鍵詞:獨暖工,燒爐工,春運故事,溫暖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