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房姐”事件看如何把權力關籠子
針對陜西神木“房姐”多戶口事件,公安部近日表態,決定成立工作組,協調指導調查督辦,要求盡快查清情況,依法嚴肅追責,并認真吸取教訓、完善機制、堵塞漏洞。 公安部的這一表態,顯示了政府職能部門不回避問題,認真回應公眾質疑的積極態度,值得贊賞。相信在公安部的介入之下,陜西“房姐”事件,一定能夠真相大白,對公眾有所交代。我們對此充滿期待。 陜西“房姐”事件引發輿論沸騰,但遷延多日,至今仍迷霧重重。此種狀況不僅不會讓公眾滿意,對于相關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若說此事件之于相關部門的教訓,對公眾輿論虛與委蛇、缺乏誠意,由此導致對于政府部門自身形象的傷害,使相關工作陷于被動,顯然是最為嚴重的教訓。 “房姐”事件發酵之初,神木警方曾以“工作疏忽”予以回應。但如此小兒科的應對,除了糊弄自己,對于事件的平息根本不起作用,甚至是火上澆油。從小處說,這樣的回應顯示了相關部門碰到所謂的危機事件時,應對技巧缺乏;從大處說,如此回應完全缺乏誠意,根本沒有將公眾意見放在眼里。 “房姐”事件自然暴露了戶籍管理存在的嚴重問題,但說到底,這并不是最為要害之處。問題的本質在于,該事件形象地展示了某些公權力不受制約、為所欲為。 習近平總書記22日說,“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習總書記的這句話引起巨大反響,而公眾之所以對此產生共鳴,原因其實非常清楚:這句話直指當前的行政痼疾,一針見血地點明了目前社會矛盾以及社會怨憤心理的病根。可以說,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已經是社會的共識。 但是,如何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卻是應該嚴肅思考的問題。有觀點認為,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應將憲法落到實處,同時還要杜絕部門立法。應該說,這些意見都切中要害。但是,理論探討不能僅僅局限于形而上的層面,理論的思辨只有落腳于現實、應用于現實實踐,方能具備真正的價值。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看似頗為高深,其實并不盡然。可以說,如何將權力關進籠子、如何編織一個能夠關住權力的籠子,早已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切實保障公眾的監督權利,就是可以立即實施的方案之一。 陜西神木“房姐”事件,之所以能夠取得目前的成果,究竟是何種力量在推動?而剛剛曝出的山西運城市紀委干部張彥擁有兩個戶口,又是什么力量使得此事能夠曝光?這些事件能夠展示在公共輿論下,社會監督或者說公眾的監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當然,鑒于我們目前的客觀情況,公眾監督權力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并不完全是公眾的力量;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決策層面對于社會輿論的回應———這實際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現實,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非不能也,而是是否為也。 |
關鍵詞:房姐,權力,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