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踏回鄉路 聽火車站講述那些“春運故事”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看不見的線,系住了漂泊游子的心,他們背著大包小包,懷揣著新年禮物,帶著對親人的思念,如候鳥遷徙一般,紛紛踏上了回鄉路。然而,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回家和親人團聚。昨日,在石家莊新客運站,記者隨機探訪了幾名乘客和工作人員,見證了那些平凡背影后的春運故事。 40歲夫妻 回國看看孫子年前還要出國工作 在中華大街,藁城藁北張立軍父子帶著行李問了好幾遍路,才大致摸清了新客站的位置。車站往來如織的身影中很大部分都是趕回家過年的,而他們準備坐上開往北京的火車,乘飛機出國,遠赴他鄉工作。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外過年,但今年的春節讓張立軍感到尤為不舍。“家里添了新丁,我當上爺爺啦!”張立軍笑著說,今年1月1日0時05分,他的孫子在石家莊第四醫院降生,是石家莊市今年誕下的首個新年寶寶。為了能早點看到孫子,孫立軍夫婦提起從國外趕了回來,也因此耽誤了簽證時間,只能在春節前趁簽證還未過期匆匆趕往意大利補辦,因此老兩口不能在家過年。年關將近,火車站都是準備回家的身影,40歲的張立軍卻不得不“逆流而上”,離開家鄉,這讓他多少些惆悵。“在意大利做服裝有十多年了,也就最近幾年才能每年回家一次。” 張立軍的兒子張松濤來新客站送父母上車,手里拎著最大的一個行李箱。路上積雪成冰,十分難行,父母一前一后走,他就在中間,不時照應二人小心路滑。張松濤告訴記者,從10多歲時,他就記得父母經常出門在外。一直到檢票口,張松濤才把手中的行李交給父親,沒有送別的話,張松濤站在隔離帶外,目送父母的背影消失在電梯盡頭,又站了一會兒,才離開車站。 重慶打工夫妻 希望來年少拖欠工資,早發錢 將近中午,火車站進站口門前的一對夫妻正商量怎么解決午飯問題和下午行程的安排,離晚上8點的火車還有好幾個小時。 這對重慶酉陽夫妻已是第二年來石打工。“開始打算坐慢車回去,便宜,可是沒票。后來買的12點12分的高鐵,才把票退了換了別的車。”丈夫田師傅說,高鐵票太貴,還不能直達。換了“K”字打頭的快車,仍要先到湖南吉首換乘客車,坐五六個小時才能到家。“可總歸是便宜了不少,能省就省吧,還能給孩子老人帶點東西。” 田師傅的兩個兒子現在一直在老家讓兩家的老人照顧,“跟著我們連學都不好上,在老家還能穩當上學。”田師傅指著最大的那個行李包說,給孩子們買的衣服、鞋還有零食都在里面。“還有給老人的東西,都在里面裝著呢!”說起老父親還能干些零散活,田師傅不住感嘆,老人家歲數雖然大了,可總是閑不住。“好在是倆孩子,我們兩家一邊一個,省得兩家爭搶!”田師傅和妻子笑著說。 來石這兩年,田師傅夫妻倆一直在工地做活。“自己找活,也有人來找我們,反正干幾個月就換個工地。”南方人在北方,難免諸多不適應。氣候就是其中一個不適,太冷了。“還有吃飯不習慣,不合口味。”田師傅夫妻倆可受不了“一個饅頭,一根蔥,一勺豆瓣醬”的“黃金搭配”,他倆頓頓飯都要自立小灶下鍋炒菜,光有綠色蔬菜還不夠,葷腥也要幾乎頓頓都沾。而“辣子”也是少不了的,用田師傅自己的話說,“重慶人哪個不吃辣。” 年前,田師傅接下了談固附近工地上的活。本打算趕在春運扎堆之前干完活回家,可工資一拖拖了一個月。夫妻倆一共四萬多塊的工資始終發不下來,夫妻倆連火車票也不敢預訂。“這不沒法兒了,前兩天大家一起找老板去了,再晚就真不好回去了。”80年出生的田師傅今年也不過三十出頭,可在外奔波也有些年頭了。“今年還不錯,比往年好點,沒啥大規劃,就想趁還年輕多賺點錢。”說到新年愿望,田師傅夫妻倆異口同聲:“來年少拖點工資,早發錢,就能早點買票回家。” 車站80后城管 寒風中戶外工作并給乘客義務指路 “入站口往這兒走。” “打車您得去那邊排隊。” “55路公交車在往南走個三四十米。” 在客運站西出站口,兩個身穿城管制服的小伙一直守在入口,為過往的乘客指路。城管隊員怎么到客運站服務了?記者上前詢問才了解到,兩人并不是給乘客指路來的,真正的任務是防止攜帶大廣告牌到客運站西廣場接客“影響市容”,而給乘客指路完全是“副業”。“我們知道路,哪能不告訴人家。”記者觀察,前來問路的乘客絡繹不絕,而攜帶“大廣告牌”的人卻寥寥無幾,給乘客指路反而成了兩人的“主業”,一上午下來,兩人幾乎沒有喘氣的時間,一直耐心地給過往乘客解答問題。“每天早上從八點半開始,一直到下午六點,中午能歇會兒,其他時間我們都得守在這兒。”名叫崔文廣的城管小伙告訴記者,雖然有指示路標,但如果第一次來還是不太好找到路線。“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出站口、入站口在哪兒?廁所在哪兒?多少路公交在哪兒?”由于不斷說話,崔文廣還帶了個保溫瓶,說到道口干舌燥時,就喝口水潤潤嗓子。 當問到什么時候才能放假時,崔文廣說“今年得值班,回不了家了。很多背著包的旅客都和我們父母差不多,能給他們指指路,我們也覺得做了點有意義的事。” |
關鍵詞:春運故事,火車站,石家莊新客運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