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薪跳江南Style,無關藝術
昨天下午,在東西湖區七雄路星光大道音樂會所門前,一群農民工跳起了江南Style騎馬舞,引來不少路人圍觀。記者了解得知,年關將至,40多位農民工因為沒拿到工錢,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見1月22日《武漢晚報》) 欠薪年年有,今年很特別。特別之處,在于形式花樣、雷人,在討薪的路途中,農民工學會了“與時俱進”,更學會了“追捧名人”,從扮外交部發言人、“蜘蛛俠”、元芳、再到紅極一時的“鳥叔”,他們在“追捧”中演繹的討薪景象,似曾相識,以致公眾漸生閱讀疲勞。 當我們感嘆于農民工層出不窮的“創新”時,殊不知這些“創新”的背后,是農民工借力于媒體,擴大影響,以引起輿論關注或上級重視的企圖,誠如呂師傅所言:“自己只好帶著大家來跳舞,以引起關注”,相比于“跳橋”、“跳樓”、“堵路”等方式,對于缺少社會資源的他們而言,這是一條捷徑,盡管有風險,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思量,才有此下策,這是低成本和低風險的選擇。在新的語境里,圍觀是一份力量,能成為農民工討薪時的“稻草”,相關部門礙于“面子”,或能有效的解決。 常年觀之,年關之時掀起的治理欠薪風暴總能讓公眾看到希望,但現實之困,欠薪的惡習難以從根本上清除。一則是因為資方違法成本太低,市場的自我調節和行政管理手段難以消弭惡意欠薪行為,反倒農民工要付出數倍于欠款的討薪成本;二則在討薪過程中,農民工常有郁悶,“感覺自己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不知到底該找哪個部門”,政策、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完美的制度設計、嚴厲的措詞猶如廢紙一張。 顯然,在證據確鑿之下,農民工討薪跳起江南Style只是鬧市中喧囂之景,無任何藝術感染力,徒添悲情色彩而已。在欠薪難討的困境下,替農民工討薪追債,當是各地政府為民、務實的應有之義。這,不僅關乎這群普通勞動者的職業尊嚴和人生幸福,也關乎社會經濟秩序的有序運轉。如若對個體生命和權利麻木不仁,將最終虛化社會的公平、正義。 竊以為,撫平農民工的心理傷痛,根本在于尋求降低維權成本、維護其利益保障的路徑。時下,簡化維權程序、拓展維權渠道、縮短維權時限,才是減少農民工用暴力方式討薪,避免惡性事件發生的抉擇;同時,亟需建立資方經營信用檔案,讓惡意欠薪者面臨牢獄之災,讓欠薪企業付出足夠違法成本,乃至出局。真誠期盼,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自己的血汗錢,返鄉過一個“安心年”能成為一種正常、真實的生活狀態。 |
關鍵詞:討薪,江南Style,農民工 |